“药事管理与法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的特点,内容也更为丰富,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信息量大、更新频繁且知识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题组尝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效果良好。
关键词药事管理与法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56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高职高专教育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国家卫生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药学生通过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掌握和熟悉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法律条款,具备在实践中学法、用法的基本技能,既是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部对药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是药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1]但是该课程法规条文多,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繁杂,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当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是未来课堂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信息化设计教学环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势必会该课程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课题组以合格药品与假劣药品的辨识为例,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药事管理与法规的理论教学,探索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不得有半点马虎,但是现实中,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现象普遍多见,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学生,能正确区分合格药品与假劣药品至关重要。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合格药品与假劣药品的辨识,该内容是药品与药品管理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学生掌握药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药品标准、假劣药品的法律界定等理论知识,具备药品与假劣药品的辨识的能力。
1.2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职院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了分析化学、药品检验等专业课程,能理解药品相关理论知識,具备了一定检索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调查,学生自我约束欠缺,学习自控力、主动性较差,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缺失,但是信息素养较高,喜欢指尖上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多媒体、新媒体。
1.3教学目标
从职业教育目的及医药行业相关职业岗位任务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熟悉药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假劣药品的法律界定,识别假劣药品的方法。技能目标是能够正确区分药品与非药品,能正确识别假劣药品。素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药品安全防范意识。
其中,重点内容是识别假劣药品的依据和方法。难点为如何实际甄别假劣药品。
2教学策略
依据教学背景,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方式,借助云课堂平台,通过任务驱动、游戏教学、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以信息化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教材、学生特点并结合教学目标,课程运用微课视频、思维导图讲解总结关键知识点,用闯关练习、Flash小游戏、弹幕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学习平台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3教学资源
3.1教学地点
多媒体投影、一人一机网络教室。
3.2教材及参考资料
(1)药事管理与法规,主编:张琳琳、沈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药事管理与法规,主编:徐景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社,2015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http://www.sda.gov.cn/
(4)《2016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4教学实施
遵循认知规律,课程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阶段,以任务驱动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教学。
4.1課前准备
在课前,教师利用云课堂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登录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观看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平台完成课前目标检测,教师通过平台实时数据反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分小组调研药店的非药品销售情况,了解假劣药品的相关知识,并将调研报告上传平台。
4.2课中学习
课中学习模块,围绕情境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拓展和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引入。首先是观看动画,引入问题,假劣药品的危害大,我们应如何识别呢?
(2)任务分析。学生交流讨论调研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假劣药品判断依据和方法认识不清,不知该如何实际甄别等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教学单元分为知识探究、模拟训练和实物甄别三个步骤。
(3)任务实施。
知识探究: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信息是否符合规定是初步识别假劣药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