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悖论与破解路径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来,普惠金融成了高度热门的词汇,该词汇的百度点击率近30万次,对于在我国如何发展普惠金融的文献和观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普惠金融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如故,理论热宣传热显而易见,问题的症结究竟出在何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现实悖论
我们知道,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具有弱势性和不确定性。这个群体的组织往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处于产业和产品发展的低端,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未来发展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这个群体的个人往往依附于个体工商业或农业发展,收入低且稳定性差。这就给当前商业金融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带来直接的困难,存在普惠金融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商业性、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低资质与商业银行防范风险要求的高门槛、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低收益与商业银行服务的高成本等矛盾(周登宪,2015),尽管各类商业银行都作了相当程度的努力,理论界也大有商业银行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等呼吁,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