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

87阅读 | 4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1页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2页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3页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4页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5页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Strawberry 上传于:2024-07-10
一、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世界性流行。我国猪群感染率为17%~18%,平均感染强度20~30条。 流行特点:感染阶段为含第二期幼虫的虫卵,从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2.5月。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关;3~5个月龄猪易感;对仔猪危害严重。蛔虫繁殖力很强;虫卵对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症状:幼虫致病猪消化紊乱,异嗜,消瘦,贫血,发育受阻,形成“僵猪”;蛔虫性肺炎;呕吐,流涎,拉稀等。病猪日渐消瘦,重者可因恶病质而死亡。移行时带入细菌则致并发炎症。 成虫夺取营养致消瘦、贫血等消化机能障碍症状。食欲减退,磨牙,生长缓慢等。钻入胆道、胆囊或胰管、肝等,表现剧烈腹痛,黄疸,消化障碍等。入胃引起恶心、呕吐。钻过肠壁致腹膜炎或大量蛔虫致肠阻塞,剧烈腹痛,甚至肠破裂,死亡。虫体分泌物和代谢物对N.和血管的毒性作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皮疹、痉挛、兴奋或麻痹等。病理变化:幼虫移行过程中引起肝脏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表面形成云雾状灰白色蛔虫斑(也叫乳斑肝);肺脏小点出血和水肿,继发蛔虫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及暗红色斑块、坏死灶等。 成虫期可见小肠粘膜炎症,溃疡,肠道堵塞,肠破裂,胆管、胆囊、胰管和胃内亦可见虫体和炎症。诊断:生前查到粪中虫卵或鼻液中幼虫可确诊。对2个月以上的猪查虫卵,EPG值达1000个以上时,确诊为蛔虫病。死后剖检在小肠和胃内查到成虫或在肝、肺内查到幼虫可确诊。幼虫分离法可在肝、肺查到蛔虫幼虫。治疗:敌百虫:0.1g/kg,配成2%~3%水溶液灌服。左咪唑:10mg/kg,配成5%水液肌内注射;或10~15mg/kg, P.O.;或左咪唑透皮剂0.1mL/kg,涂擦耳根部,均有良效。驱蛔灵:0.2~0.25g/kg, P.O.或混饲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虫克星):0.3mg/kg,内服或皮下注射。或每千克饲料0.1mg连喂2周或0.2mg连喂1周。 硫苯咪唑或甲苯咪唑:10mg/kg一次内服。预防: 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驱虫,消除带虫猪。包括预防性、治疗性驱虫。育肥猪3、5月龄各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子猪断奶分养时驱虫;后备猪配种前驱虫;新引进猪驱虫后再合群。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及全价营养。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及时清除粪便并无害处理,防止虫卵散播;定期用20%~30%新鲜石灰水、40%热碱水等消毒。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彻底清洗和消毒。 二、猪后圆线虫病(肺线虫病)病原:野猪后圆线虫(长刺后圆线虫)、复阴后圆线虫和萨氏后圆线虫。寄生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流行特点:生活史中需蚯蚓为中间宿主,在猪体内1个月发育为成虫。虫卵和1期幼虫对外界抵抗力较强,感染性幼虫可在蚯蚓体内长期保持感染性。夏季感染,多发于6-12月龄的散养猪,对仔猪危害严重。临床症状:支气管肺炎。表现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尤以气候骤冷、剧烈运动和采食时更剧烈。患猪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阻或停滞甚至减重,形成“僵猪”,常最终陷入恶病质而死亡率很高。 剖检:局灶性肺气肿与实变相间,隔叶腹面边缘有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和气管内含大量粘液和虫体。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虫体堵塞。 诊断:饱和硫酸镁漂浮法或沉淀法查到粪、痰液和鼻液中的虫卵或剖检病变和查到气管、支气管内虫体可确诊。治疗左咪唑:8~10mg/kg,配成5%水溶液,肌内注射,驱虫率99%~100%,P.O.效差。抗蠕敏:35~40mg,P.O.,驱虫率近100%。预防驱虫:治疗性;预防性。经常清除猪粪,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防蚯蚓入猪场:猪舍和运动场用坚实地面,并注意排水和干燥;定期撒石灰等消毒。 四、弓形虫病病原:刚地弓形虫(龚地弓形虫)。流行特点:猪和人很常见。患畜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速殖子、缓殖子、滋养体。食入卵囊、包囊或速殖子而感染;母体感染;通过眼、鼻、呼吸道、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症状:潜伏期3~7天。高热稽留,体温高达40~42℃。便秘或拉稀。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呈粘性或脓性。体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显著。皮肤出现紫红色瘀血斑块,尤见于下肢、耳、鼻、尾等部位。极度兴奋或有转圈运动,最后昏迷死亡。病程数天至半月。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亚急性病例潜伏期10~14天或更长。慢性病例及隐性感染和病愈后的带虫者,特别老疫区较明显。病变:全身各脏器有出血斑点。全身淋巴结、肺、肝、脾肿大、出血,尤以肺门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肠系膜淋巴结呈绳索状肿胀。肝脏有坏死点。肺间质水肿并有出血点。脾脏有粟粒大丘状出血。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剖检+磺胺药良效而抗生素无效等可作出诊断,确诊需查病原:镜检虫体:将可疑动物或尸体组织、体液涂片、触片、切片、压片等查虫体——生前查腹水、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中的滋养体或有核细胞内的快殖子;死后查淋巴结、脑、心、肝、肺等脏器或腹水中的慢、快殖子及滋养体。动物接种:接种小鼠或家兔。 免疫诊断:包括染色试验、IHA、ELISA、 PCR法免疫荧光试验、放射免疫测定、补反、琼扩、皮内试验、中和试验等,以IHA简单、快速、敏感和特异而广泛应用。治疗:磺胺类药物有良效。磺胺嘧啶70mg/kg+甲氧苄胺嘧啶14mg/kg,P.O. or肌内注射,2次/天,连3~5天,首次量加倍。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5~1ml/kg,肌内注射,2次/天,连3~4天,首次量加倍。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60~70mg/kg, P.O.or肌内注射,2 次/天,连用3~4天,首次量加倍.预防:严格猫的管理。猪场严禁养猫。严格肉品检验和处理。及时治疗人畜禽,并严格处理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五、囊虫病病原:成虫为猪带绦虫,寄生于人小肠内;幼虫是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它器官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猪囊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我国北方各省较多,长江流域少。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人和猪均可作为中间宿主。症状及病变:形成“豆猪肉”或“米猪肉”,成熟的猪囊尾蚴致病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寄生部位。对人的危害也取决于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诊断:病原检查生前查舌边、舌下有米粒大到黄豆大的肿胀结节或眼结膜上有时有囊虫可确诊;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以及心肌中的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大小不同的黄白色颗粒。免疫学诊断:皮肤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炭粒凝集试验及ELISA等; CT检查。治疗:分成虫和囊虫。成虫:吡喹酮:10mg/kg PO;治愈率96%~100%。甲苯咪唑:0.6g/d,分三次服/天,连3天,疗效几乎达100%。丙硫咪唑:5~10mg/kg,P.O.。囊虫:吡喹酮:人:20mg/kg/d,分三次P.O.;九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个月。猪:200mg/kg/d,分三次P.O. 。 丙硫咪唑:人:15~18mg/kg/d,P.O.,连10天为一疗程,连2~3疗程,疗程间隔15~21天。猪:30mg/kg,P.O.,连3天。预防:严格肉品检验,无害处理病猪肉和禁止病猪肉上市,防治猪囊虫感染人:①不能认为检验了就可生吃或半生吃;②增强责任心;③加强私宰猪检验。加强公共卫生,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厕圈分开,防止猪吃人粪中虫卵患囊虫病。发现病人,及时治疗;无害处理粪便,防止虫卵散播感染人、猪。广泛宣传,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生食物、生菜、生水及米猪肉。 六、旋毛虫病病原:旋毛形线虫寄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肌旋毛虫。调查发现我国人旋毛虫病的发生率处于上升趋势。流行病学:宿主范围广泛;同一动物既是(先是)终末宿主,又是(后是)中间宿主。幼虫在肌肉内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内螺狮椎状盘曲。6~9个月包囊开始钙化,但其内的幼虫可保持活力达11年之久。肌肉中包囊内幼虫对外界有很强的抵抗力;鼠旋毛虫感染率高;犬的感染率更高。症状及病变:猪感染旋毛虫多不呈现症状。肌旋毛虫主要引起肌肉变性。人的症状明显,表现肠型或肌型。肠型:成虫侵害肠黏膜引起的急性肠炎,表现为血性腹泻、呕吐、高烧,状如霍乱,若抢救不及时,常造成死亡。肌型:幼虫侵害肌肉引起的急性肌炎,表现发热、浑身疼痛,四肢僵硬,吞咽、咀嚼、行走及呼吸困难,脸、尤其是眼睑水肿。多于4~6周后临床康复。若心肌及呼吸肌受害严重,则可能引起死亡。诊断:生前:压片镜检查肌幼虫,或用IHA、补反、荧光、电泳、皮内试验、炭粒凝集试验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免疫学方法诊断。死后:在肌肉中查包囊幼虫。方法有目检法、镜检法及人工胃液消化集虫法。 治疗:丙硫咪唑:猪:0.03%浓度(0.3g/kg料)混饲,连喂10天,杀虫率100﹪。人:24~35 mg/kg/d,分三次内服,连五天。磺苯咪唑:猪30mg/kg,肌内注射 ,一次杀虫率为99.47%;1次/天,连用2~3次,杀虫率为100 %。预防:以检把关消灭病原; 以治灭源,消除隐患; 以管促防,控制传染; 加强宣传。 一、鸡球虫病病原:7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多危害15~7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80%。美国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高达20~30亿美元。流行特点: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的特异性,鸡是各种球虫的唯一宿主。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毒害艾美耳球虫。多为混合感染,属于自限性感染。多发于3~6周龄,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症状:对3~6周的雏鸡致病性强。血便、扎堆、食欲废绝、闭眼缩颈、死亡。病变:主要在盲肠。感染后第4、5天,盲肠高度肿大,肠腔中充满血凝块和脱落的组织碎片。6、7天形成红色、红白相间的肠芯。8天后从黏膜脱落。之后盲肠萎缩变短,肠壁增厚。诊断: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查粪便中卵囊。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死后查肠内容物或肠黏膜刮取物中的内生发育阶段虫体或卵囊。治疗磺胺二甲氧嘧啶:按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氨丙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天。百球清:2.5%溶液,按0.0025%混入饮水,连用3天。预防:药物预防:氨丙啉:按0.0125%混入饲料,整个生长期都用药。莫能霉素:按0.0001%混入饲料,无休药期。马杜拉霉素:按0.005~0.0125%混入饲料,无休药期。防止耐药性产生: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免疫预防:疫苗:4种商品化疫苗。三、组织滴虫病病原: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又称盲肠肝炎。流行特点:鸡在4~6周龄易感性最强,火鸡3~12周龄的易感性最强。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传播者。症状:病禽精神沉郁、翅下垂、步态蹒跚、畏寒和下痢等症状。病的末期鸡冠和肉髯发绀,呈暗黑色,因而称之为“黑头病”。成年鸡很少出现症状,但产蛋显著减少。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剖检见一或两侧盲肠肿胀,肠壁肥厚,内充满浆液性或出血性渗出物,常干酪化形成盲肠芯。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黄绿色圆形、下陷的坏死灶,直径可达1厘米,单独存在或融合成片。腹腔脏器被淡黄色腐肉样物质粘连。诊断:依据典型病变可做出诊断。查到病原可确诊(盲肠内容物加40℃左右温生理盐水作悬滴标本镜检)。 防治:痢特灵:0.04%混饲,连用7天;预防用0.011%~0.022混饲。甲硝唑:按250毫克/公斤比例混料中;预防用200毫克/公斤比例混料。 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成、幼鸡分养;鸡与火鸡分养。定期驱除鸡异刺线虫。 四、戴文绦虫病病原:主要致病种有3种赖利绦虫和节片戴文绦虫,其中前3种寄生于鸡和火鸡的小肠内,节片戴文绦虫寄生于鸡、鸽、鹌鹑的十二指肠内。流行特点:蚂蚁、甲虫和陆地螺及蛞蝓作为中间宿主,常为几种绦虫的混合感染。症状:戴文绦虫是对幼禽致病性最强的一类绦虫。急性:雏鸡出血性肠炎、下痢,粪中带血;贫血,冠髯苍白;神经受害则表现头颈扭曲、转圈、痉挛或沉郁、麻痹等。肠阻塞甚至破裂而死亡。慢性:多见于成年鸡。消化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贫血,黄疸,下痢,渴欲增加,食欲降低;精神沉郁,翅垂,羽毛松乱。幼鸡发育受阻,成鸡体重下降,产蛋减少甚至停止。病变:肠粘膜发炎、肥厚、出血;肠内含多量恶臭粘液,内容物含大量脱落的膜和虫体。棘盘赖利绦虫可致肠壁上形成粟粒大的结核样结节,中央凹陷。赖利绦虫大量寄生导致肠阻塞,甚至破裂而引起腹膜炎。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查粪中孕节或虫卵或剖检查小肠内虫体确诊。 治疗:丙硫咪唑 10~20毫克/公斤体重;氯硝柳胺,80~100毫克/公斤体重。均为一次口服。预防:1.及时治疗病鸡;定期预防性驱虫。2.及时清除鸡粪并无害处理;保持圈舍和环境干燥、清洁。3.新买鸡隔离饲养,观察无病时再合群。4.杀灭中间宿主。八、羊鼻蝇蛆病病原: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也称羊鼻蝇蚴病。流行病学:有季节性,7~9月间多;幼虫在鼻腔和额窦等处寄生约9~10个月。北方每年繁殖1代,温暖地区每年繁殖2代。症状和病变:成虫侵袭羊群时,羊群不安,严重扰乱羊的正常生活和采食。幼虫的寄生引起发炎和肿胀。患羊打喷嚏、摇头、甩鼻、磨牙、磨鼻等,鼻流浆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液。寄生于鼻窦内不能返回鼻腔,而致鼻窦炎症。可出现神经症状。诊断:用药液喷入鼻腔,收集用药后的鼻腔喷出物,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