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世界性流行。我国猪群感染率为17%~18%,平均感染强度20~30条。
流行特点:感染阶段为含第二期幼虫的虫卵,从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2.5月。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关;3~5个月龄猪易感;对仔猪危害严重。蛔虫繁殖力很强;虫卵对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症状:幼虫致病猪消化紊乱,异嗜,消瘦,贫血,发育受阻,形成“僵猪”;蛔虫性肺炎;呕吐,流涎,拉稀等。病猪日渐消瘦,重者可因恶病质而死亡。移行时带入细菌则致并发炎症。
成虫夺取营养致消瘦、贫血等消化机能障碍症状。食欲减退,磨牙,生长缓慢等。钻入胆道、胆囊或胰管、肝等,表现剧烈腹痛,黄疸,消化障碍等。入胃引起恶心、呕吐。钻过肠壁致腹膜炎或大量蛔虫致肠阻塞,剧烈腹痛,甚至肠破裂,死亡。虫体分泌物和代谢物对N.和血管的毒性作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皮疹、痉挛、兴奋或麻痹等。病理变化:幼虫移行过程中引起肝脏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表面形成云雾状灰白色蛔虫斑(也叫乳斑肝);肺脏小点出血和水肿,继发蛔虫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及暗红色斑块、坏死灶等。
成虫期可见小肠粘膜炎症,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