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众所周知,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广大专家学者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对策等, 然而少有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未来走向进行具体的研究,为了弥补
这个缺陷, 本文专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未来走向预测的基础一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演进机制进行分析。 在《经济社会学视角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文
中,本人曾经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过分析,分析发现, “中国地
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1 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由市场经济
造成的以自我意识和利已思想为特征的社会结构, 与中国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没
有什么显著变化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及其要求的正式的社会规则产生矛盾, 这种
了矛盾同时造成大量可供政府官员寻租的体制环境(比如说政府的强势地位、民间
经济活跃且弱势、法制建设不完善、国民弱势等); 2. 新的以利已意识为特征的
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非正式规则逐渐取代党和政府要求的正式规则而对
人们包括对地方官员的行为选择起主导作用, 结果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
制力日闭前弱,并且对地方政府的各种行为,包括举债行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信息不对称却逐渐无能为力,3. 人民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和权力-
于是根本性的制度性不一致以及由这个不一致造成的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地位
的削弱, 加上人民缺乏对政府官员有效监督权力, 三者共同作用造成了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的产生”。可以说只要这个制度性缺陷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也必然会继续演进发展, 当然由于中央政府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的各种治理
风险措施的推出和实施也许会改变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形态和表现形式。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逐步呈现,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
的规模的日益膨胀,债务风险愈发增强,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威助着地方甚至中
央政府的经济、社会运行。然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所以出现既有其特殊
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我国转轨的复杂和深刻的体制、机制以及文化原因。 我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仅是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压力和地方政府内在逐利冲动导
致的,而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行政体
制,法治环境,文化意识等许多领域累积的多重矛盾相互作用激荡的结果*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需要把研究的视野放大提高到整个政治
生态大环境的角度, 通过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处的政治生态大环境中各
生态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破解其生成根源并进一步寻求化解
之道。2008年,面对强势而来的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将四万亿投入市场以此刺激
需求、稳定增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在危机时期带来
的是爆发式的融资需求和大规模的地方项目投入。但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
地方政府面临的政府债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截至2010年,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
额已达到10. 71万亿元。 到了2011年,单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就已追平2010
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逐渐显现, 其风险更加令人堪忧。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爆发,引起的连锁反应不仅波及地方政府财政,更会影响
到中央政府的财政。所以, 我国在2010年8月,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部门联合部署了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面
清理工作。 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对地
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的工作。与此同时, 广大国内外学者也针对中国这一问
题纷纷展开研究和讨论。
据测算,目前全国近40%%的县一般预算呈赤字状态: 31个省、自治区、 直辖
市及其以下各级政府均不同程度地负有不同形式的各种债务, 而且地方政府的层
级越低负债规模越大,债务负担越重。如乡镇基层债务额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
乡镇一级净负债超过2300亿元,村级负债则超过2500亿元。 不仅如此,乡镇政府
的债务每年尚以200多亿元的速度在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