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

336阅读 | 12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第1页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第2页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第3页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第4页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一)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一寸 上传于:2024-05-15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01上海16)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 A 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 苏俄宣布放弃沙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 C 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上海历史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3.(03上海历史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4.(03江苏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形成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05上海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6.(2006年北京卷)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期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 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 7.(2006年全国Ⅰ卷)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 8.(2006年全国Ⅰ卷)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9.(2006年全国Ⅰ卷)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 10.(2006年全国Ⅱ卷)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2006年全国Ⅱ卷)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先后建立过多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12.(2006年广东历史卷)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13.(2006年全国Ⅱ卷)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4.(2007上海历史31.)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15.(07海南历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16.(08北京)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7.(08广东文基)34.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 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 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18.(08海南)22.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19.(08四川)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0、(01春季36.)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13分) 答案要点:(13分) 进步性:衽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8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5分)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01春季27)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发生大规模抗击外国武装干涉战争的国家是①匈牙利 ②印度 ③土耳其 ④埃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5全国一37)(32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中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儿。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幕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 答: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 答: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 答: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 答:积极作用:鼓舞人们争取民旗独立.消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略) 3.(07广东单)32.(9分)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分) 资产阶级共和国。 (2)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