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养老金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梁姝珺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使各国养老金制度受到挑战,掀起了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点就是养老金的筹资模式,国内外主要的争论点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到底孰优孰劣。本文通过对养老金的融资模式和账户形式几种搭配的直观比较来探索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完全累积制;筹资模式
伴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人的寿命普遍提高,而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全世界来看都很严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养老保险都受到了热议,其中有关养老基金的资金问题又可谓是经常搅得“人心惶惶”。关于养老金的筹资模式,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许多研究,本文是基于学者们的研究进行的简单比较分析,为我们了解养老金改革中筹资模式的改革做理论梳理。
一、模式的构建
现在主要的筹资模式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融资模式,另一个部分是账户形式。先简单分类,现在主要的融资模式包括“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账户形式也分为“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两种。由此,对于养老金的筹资方式模式可以初步构建为:
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统筹账户
II:建立在完全累积制上的统筹账户
II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个人账户
IV:建立在完全累积制上的个人账户
因为完全累积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即在职劳动者通过他和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的缴费,把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由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积累和投资,等参保人退休后,社会保障基金再以积累的养老金和投资所得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完全积累制可以算作自我赡养,因其以收定支的特点,很少与统筹账户结合起来,一般完全累积制的账户形式都是个人账户,所以,对模式II进行修改。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是对养老金融资方式的第三种分类,兼具前两种的功能采取的部分累积制,所以将模式II改为:建立在部分累积制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此,国内外主要的筹资模式类型为:
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统筹账户
II:建立在部分累积制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II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个人账户
IV:建立在完全累积制上的个人账户
二、四种模式的具体分析
1.模式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统筹账户
这种模式是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养老金的主要筹资模式。先看融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它是指以同一个时期在职的一代人所缴纳的费用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从现收现付制的定义我们就能看到,现收现付制对快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养老金的及时发放作用显著,且因为资金是现收现付制的,几乎不受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影响,其管理成本低、风险也非常小。所以许多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初期,受到国内政治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养老金大多采取的都是现收现付制。同时,也是在养老保险发展初期,无论是国家的财力还是个人的养老意识都是有限的,所以初期的账户模式也只是统筹账户。这个时期的养老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体现的是社会互济的作用。人们习惯上说的“现收现付制”其实就是这种模式的简称。
这种模式起源于19 世纪的德国,并在二战后迅速向世界其他国家普及。然而,正是在二战后,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来袭,现收现付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了许多弊端。
现收现付制的运行主要遵循的是成本与收入的平衡。根据劳伦斯·汤普森在《老而弥智——养老保险经济学》中提出的养老保险的成本计算,现收现付制下养老金制度的成本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养老金制度的成本=工资收入率×退休者赡养率×退休金替代率
其中:工资收入率=工资收入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退休者赡养率=退休人口数/在职人口数×100%
退休金替代率=退休金收益额/总人口平均消费额×100%
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收入来自在职人员所缴纳的费用,所以养老金制度的收入可用公式表示为:
养老金制度的收入=工资收入率×退休金缴费率
由此,当收支平衡时有:
养老金制度的成本=养老金制度的收入
即:工资收入率×退休者赡养率×退休金替代率=工资收入率×退休金缴费率
简化后:退休者赡养率×退休金替代率=退休金缴费率
可见,要维持现收现付制的运行,维持养老金制度的收支平衡,就要从退休者赡养率、退休金替代率以及退休金缴费率这三个方面想办法。而实际上因为退休者赡养率是指退休人口数占在职人口数的比重,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下,该比重一直在上升。所以采取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一开始多是在退休金替代率与退休金缴费率上想办法,而主要目标与直接作用点就是增加退休金的总收入。德国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提高参保率、遵缴率、缴费率,甚至扩大财政补贴。日本虽然是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控制,但是其作用也是为了收取更多养老金费用,如提高缴费比率;降低养老保险加入时间,由25岁降低到20岁;延长保险金缴纳时间,65—69岁的在职员工也要缴纳……然而,仅靠从收支平衡方面调节实质是在加重年轻一代的负担。例如波兰,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缴费持续增长,1980年以前为工资额的15%,1980 年代达到了23%,然后又增加到43%,从1992年开始,缴费额为工资额的45%,如果政府不对养老金进行补贴的话,单靠由在职工人支付,实际的养老金缴费额将达到工资额的62%。为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减缓年轻一代的供养压力,也为了在保护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该模式的改革在所难免。
2.模式II:建立在部分累积制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早在1997 年国务院就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在部分积累制上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作为长期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阶段的模式。首先,考虑到经济发展与所需要的社会储蓄,经过很多学者分析,无论是使用现收现付制的融资模式还是完全累积的融资模式,在我国储蓄率水平居高不下这一现实经济条件下,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影响并不大;但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完全累积制因其属于长期资金筹资,要考虑到资金的管理费用、投资风险甚至时间成本、通货膨胀等因素,其需要的成本远高于现收现付制。从我国养老保险的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因为我国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累积制转轨的过程中,并没有解决养老保险的“转轨成本”问题,而是由“统账结合”模式中的本该实行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承担了制度的“转轨成本”。在账户设置方面,该模式保留了统筹账户,虽然统筹账户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互济功能的,在当前社会能体现人文关怀又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也正是由于两种账户长期融合,很多地方管理混乱,并没有好好利用个人账户在调动在职员工缴费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并且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作统筹账户资金,形成了个人账户的“空账”。据统计,在2012年时中国养老金“空账”就已经达到24859亿元。
“空账”的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不但会延缓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累积制的进程,也会将养老金的支付风险向后代转移,同时危及到公民对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信任与养老体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在筹资模式改革中的目标还有将“空账”做实。
3.模式III: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个人账户
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个人账户模式又被称作名义账户模式。因为虽然账户形式是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资产属于个人,并且职工还可自愿缴纳一定数量的超过法定比例的资金,但是个人并没有直接的产权,而只拥有对未来养老金的索取权。且个人账户的利息也是根据名义利率进行名义上的积累。该模式中的个人账户是空的、名义上的,真正的账户资金被用于发放当前退休者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作用仅仅是计发待遇的手段。这种模式也作为因历史债务问题巨大的过渡模式被很多国家使用,如意大利。
4.模式IV:建立在完全累积制上的个人账户
这种模式就是通常意义上简称的完全累积制、基金制。该模式根据个人账户的管理不同还可以分为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两种具体模式。前者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即个人账户完全由政府管理,且个人账户资金的利率也是由政府决定的;后者如智利,成立了多家养老金管理公司,由他们进行专业的管理,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养老金管理公司对自己的养老金进行管理,投资运营……这种模式也常被称为“智利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智利模式对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与经济家的青睐。
但是,因为这种模式也是需要较好的历史条件与稳定而又健全的金融市场的,所以能采用该模式的国家也不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