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标及历史教材的“去历史化”问题
@@周明学
近些年来,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学历史教材也频频受到批评。据笔者所知,受到批评较多的,一是上
海新编历史教材,二是台湾新版历史教材。对沪版新编教材,批评者认为它有“淡化革命史”、“琴化历
移"” 等“去历史化”的诸多问题,最后导致该救村在推行一年即告停用的严重后果。而台版新编教材,将
过去避用的“我国”“本国” “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把冠在孙中山先生前的“国父”一词去
掉,批评者以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动作之一,如今国民党已重新执政一年多了,这套教材的
命运不知最终如何。
中国人编写的历史教材存在“去中国化”的问题,历史学者编写的历史教材存在“去历史化”的间
题,前者似乎可以理解,因为当时台湾还是民进党的“天下",而后者则令人难以理解,历史教材竟然“去
历史化”,吉黄又回到了“文革”? 最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也是沪版宁编教村主要编写者之一的周育
民先生在《开放时代》 2009 年 1 期发表了《关于上海历史教科书问题一-对北京几位历史学家批评的回应》
文,对批评意见进行了有理有据有力的回应与办析,足以引起人们的“妃想” 一 可能并不是“去历史
化”的问题,而是人事和观念的冲突问题。
江西省从 2008 年秋季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历史教材主要是选用了新课标人教版的。在使
用了一年多以后,笔者发现这套历史教材倒是真的存在“去历史化”的问题
下面试以已经使用的必修教材为例,先看“有”的部分。
从大的框架来看,必修部分把整个人类历史剂玫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块,而每一块又由若
干跳跃性的模块组成,这就不仅割必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如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也割
发了历史的纵向联系〔如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给学生旺现的是一堆没有内在联系性的
零下知识、狐立知识,让学生看到的只是历史上的一个个发展点,而又找不到连接这些发展点的线索。历
和学家吴泽先生曾说,历史是社会众多因素相上联系的运动过程,既不是各个因素的混乱堆积,也不是社会
历史各个部分的机械相加,历史是多样性的有机统 一。显而易见,历史教材只是把历史上没有内在联系的
知识组合在一起,没有尊重历史学科综合性、整体性的基本特性。十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提
出:“智兹是关于某些原因和原理的知识",而历史教材中呈现的只是没有历史智慧的孤立知识
从课文的内容来看,其他学科的专业性强,而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弱。如必修 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次
本主义政洽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重点介绍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