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

225阅读 | 7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第1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第2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第3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第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毕业赠言_浙教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纨绔 上传于:2024-06-13
毕业赠言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1cnjy.com   教材简析:   《毕业赠言》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它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以启迪。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学问。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即:提出赠言→论说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表达希望与祝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3)学习课文针对性强,用语得体,有真情实感等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不要抛弃学问,树立终生学习观。   教学重点:21世纪教育网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不要抛弃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终生不要抛弃学问。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表达情感的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采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2·1·c·n·j·y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   第2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3--6段提出怎样做学问。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21·世纪*教育网   第7--9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教师的毕业纪念册,谈话导入。21世纪教育网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的毕业纪念册,里面有我的老师和同学送给我的毕业赠言,其中包含了他们对老师的美好祝愿。有的祝老师能够继续深造;有的祝老师工作顺利;还有的同学祝老师天天开心。同学们,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这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先生给学生的《毕业赠言》。看看大家会有怎样的启示。www-2-1-cnjy-com   2、揭题、读题   《毕业赠言》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二、走近作者   1、师生互相交流所搜集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出示胡适的资料。   胡适(1891.12—1962.2),字适之,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做事,严肃做人"的做人之道。   三、读悟结合,理清层次   1、检查预习,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   zhū tài zǔn zhù   诸位淘汰撙衣节食铸器   2、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   3、汇报朗读,向大家展示自己读得好的段落。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积累读好书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教师进行点拨,多媒体出示:   a、你认为胡适这篇《毕业赠言》的主题是什么?板书:“不要抛弃学问”21世纪教育网   b、课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几部分内容?   5、师生共同梳理,理清层次。   (见解读与提示。)   四、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1、引导质疑,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学贵有疑。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a、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   (少年一去不复返,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就来不及了;三五年不学习,就会被后来少年淘汰,到那时想补救就来不及了。)www.21-cn-jy.com   b、怎样做学问?   (主动创造条件做学问;抓紧时间做学问。)   板书:创造条件珍惜时间   2、感情朗读文章,谈启示。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遇都不要放弃学问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