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

264阅读 | 9收藏 | 1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2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3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4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5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6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7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8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9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0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1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2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3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4页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docx第1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炸了 上传于:2024-07-19
高中政治会考全面知识点提纲 必修一 经济生活 1.(B)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表现在价格上,可能不是真实货币)和流通手段(真实货币) 2.(B)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②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③通货紧缩: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3. (B)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汇率:n人民币=100外币;汇率:100外币=n人民币)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即次数) 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4.(B)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B)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供大于求,价格上升;供小于求,价格下降 6.(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7.(B)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A)互补商品与互为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对其互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当两种商品是互补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 9.(A)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供大于求 卖方市场:供小于求 10.(C)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一)对生活的影响: (1)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影响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影响人们对相关商品(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需求 (二)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1.(B)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2.(A)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13.(B)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正比)②未来收入预期(正比)③社会收入差距(反比) 14.(A)按不同标准划分的不同消费类型: ①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贷款、租赁 ②按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5.(D)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6.(C)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7.(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施这一制度的依据与意义: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意义: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B)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①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②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①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②作用:(略) 19.(A)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增加就业、税收;提升技术 20.(A)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C)公司成功经营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2.(B)就业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23.(D)解决就业的措施: 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观) 24.(A)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5.(B)储蓄的含义及投资特点(略) 26.(B)股票的含义及投资特点(略) 27.(A)债券的含义及投资特点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分类及特点: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利率 依次增加 风险 依次增加 28(A)商业保险的含义(略)、分类及投资特点(略) 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29.(A)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0.(B)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意义 基本原则: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生产力的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31.(A)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劳动、土地、信息、资本、技术、管理)的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32.(C)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3.(A)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及构成 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税收、利润、债务以及其他收入) 财政支出: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4.(A)财政收支平衡(收≈支)、财政赤字(收<支)的基本含义 35.(B)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6.(B)税收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7.(B)增值税、人所得税的特点与作用 增值税: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 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 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8.(B)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的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9.(C)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0.(B)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41.(B)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2.(B)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措施: 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意识、守市场道德 43.(B)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44.(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5.(C)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及手段: 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6.(A)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更加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47.(C)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48.(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9.(B)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及影响: 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50.(B)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能力,勇于挑战。 51.(A)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重要,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52.(A)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3.(C)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4.(A)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必修二 政治生活 1.(B)民主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 含义: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阶级性:统治阶级 2.(B)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3.(B)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 真实性: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4.(B)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义务: ①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B)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A)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①直接选举: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但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②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便于集中,形成决策(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但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 ③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但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7.(A)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国家性质、经济发展状况、社会进步状况 8(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9.(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或政权机关) 10.(B)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1.(A)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和意义: 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其他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2.(A)我国政府的性质: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13.(B)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4.(B)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要求: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5.(A)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6.(B)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外部: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③人民政协的监督 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⑤司法机关的监督; 内部:①上级政府 ②法制部门 ③审计部门 ④监察部门 17.(B)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18.(A)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9.(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常设机关:人大常务委员会 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 20.(A)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及职权: 产生方式:由民主选举(差额选举)产生 任期:5年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1.(B)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含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①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2.(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3.(A)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4.(A)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5.(A)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及重要机构: 首要前提、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C)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27.(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8.(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9.(B)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0.(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1.(B)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法院和检察院) 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文化管理自治权、经济自治权、其它自治权 32.(B)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33.(A)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4.(A)国际社会的构成: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35.(A)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6.(A)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37.(B)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 38.(C)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9.(C)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②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③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40.(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1.(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略) 42.(A)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内容: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43.(B)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4.(C)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45.(B)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1.(B)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联系——世界观不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妙;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B)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5.(B)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B)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其他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8.(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理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①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0.(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1.(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