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财政学参考答案

227阅读 | 9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1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2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3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4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5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6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7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8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9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10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11页
财政学参考答案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逶迤南墓 上传于:2024-05-30
第一章财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投票规则: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又分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 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二简述题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会公共需是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第二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第三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第四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第五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经济稳定职能(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和经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论述题 1请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整个社会可分为两大部门,即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私人部门)。在社会的经济资源既定且稀缺的情况下,两大部门各自配置多少资源,不仅关系到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在社会成员的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两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存在着某种最优组合。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寻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即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在这一点上,私人物品生产和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对这些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社会消费这些物品获得了最大福利。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它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公共物品的生产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与该社会可利用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联系在一起。它表明的是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物品。社会无差异曲线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说,每条曲线表明的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向社会提供的福利水平是不变的。(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 2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原因有三,其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其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其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其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其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政府干预的无效率(造成寻租行为)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简述题 1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费用类别的“类”,指国家职能的划分,故按费用类别所做的分类,又可称按国家取能所做的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以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 2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政府采购制度(定义)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至少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而言:第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无疑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可是,十余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趁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第一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 第二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第三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第四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第四官僚行为增长论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此外,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共用品的垄断权,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就使他们能够让政治家们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的社会收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的产出。又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P409-P410 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一名词解释 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 财政投融资:是指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奖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偿性、公共性、非利性、统筹性、灵活性。 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和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其最大特点是旨在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是由财政投资的特点决定的,财政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收益最大化而非私人收益最大化,而且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税收无偿取得的,因此政府在作出财政投资决策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于私人部门,而且政府最终依据怎样的投资决策标准,取决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一般有三种标准。第一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投资项目,或者说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生最大产出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针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资源相对短缺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即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率是既定的,但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在生产过程中,只要提高资本周转率或产出-资本比率,就可以使产出紧大化,实现预增长率)。第二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指政府投资支出应当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理由是资本-劳动力比率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因此这种标准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第三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即不仅要考虑财政投资支出的直接就业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就业影响----财政投资项目带动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增加的就业机会。上述三种标准,前两种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资本这种稀缺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和贡献,所以要求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要尽可能地选择节省资本或增加资本的项目,后一个强调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目标。我国现阶段应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2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 第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 第三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3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第一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 第二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即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 第三部分基金制。这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我国是统账结合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 三论述题 1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为什么? 我国现阶段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标准,理由有4点 (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不容宽恕的浪费;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2)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3)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许多社会问题可能就导源于大量失业的存在:目无法纪、到处流浪、犯罪、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有组织的暴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利益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一般来说,失业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税收和一次性转移支出等措施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状况,但是往往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限制。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扩大财政投资,因为私人投资决策考虑的主要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2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 必要性:为了尽快有效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动力,提供食品的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仍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很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合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投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财政投资的重点:第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 第三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第四章税收原理 一名词解释 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生产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价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该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同样,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二简述题 1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有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财政学教科书P229  SHAPE \* MERGEFORMAT  3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稼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提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收政策范围较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因为课税范围宽,消费者难以找到应税商品的替代品,只能购买因征税而加了价的商品 (4)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的增减关系。生产者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向转嫁所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 4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如图),该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地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2)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击有得收入的增长;(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三论述题 1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适课税理论是资源配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