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如何利用海量信息
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公司 (Mecox Lane) 在从事了 3
年服装目录邮购业务后,于 1999 年推出网上购物服务。麦
考林认真收集公司网站所有访客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
性别、购买方式和喜好等。如今,麦考林凭借 500 万网上消
费者组成的庞大数据库掌握了大量信息,为公司带来每天高
达 300 万人民币〈44 万美元) 的进账。
但麦考林搜索引擎市场经理本杰明 罗 〈Benjamin Lo)
指出,掌握信息是一回事,利用信息则是另一回事。例如,
当记录显示客户至少有 18 个月没上网购物时,“我们确实很
想挽回这些客户,但却不清楚具体该怎样做。”罗说, “我们
有这些客户的基本信息,也会经常发送与他们往期购买记录
相关的宣传资料。我们不知道如何在避免让客户感到不胜其
烦的前提下还能再做些什么。”
对中国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而言,这种问题仅是冰山
角。随着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像麦考林那样收集信息
将越来越容易。但鲜有公司知道怎样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拓
展营销渠道或开发基于网络等各种新媒体的产品来改善他
们的网上投资效益。“其实在信息利用上应该大有可为。"罗
沃顿市场营销学教授彼得 费德 (Peter Fader) 认为,
部分问题在于市场对填补这一空白并未表现出应有的紧迫
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太快, 因此挖掘信息价值的需求并不
像在西方那样迫切, 西方的市场竞争要激烈得多。"他说,“随
着市场日趋成熟,信息资讯将不再可有可无,而是变成必不
可少的竞争要素。”
高度参与的网络社区
中国人对网络的热爱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据国务院
新闻办公室 (SCIO) 统计,中国约有 4 亿多网民〈全球网民
人数为 18 亿),占亚洲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另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 CCNNIC) 1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数
据显示,中国手机上网人数为 2.33 亿,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宽带用户为 3.46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29%。
这表示从高科技初创公司到利用 MSN 接受订单的当
地杂货店,中国将有数千商家因网络而获益。互联网巨头包
括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集团;在线旅游代理商携程网;
搜索引擎百度、搜狐和新浪, 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 网络游
戏商完美时空、腾讯和网易,以及人人网、QQ 空间、开心
网等大型社交网站。
但据专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将趋于
饱和,这些公司也将像其他行业一样被迫审慎投资,并开始
关注费德奉为互联网至宝的“客户行为净现值”(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customerbehaviour)。
费德还指出,“在挖掘信息价值方面",中国不应"盲目
模仿”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模式。作为沃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