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294阅读 | 10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第1页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第2页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第3页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颜九柒七 上传于:2024-06-12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成全 问学生对它的理解。 师:成全是一种伟大的情操,是所有汉语中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词语。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结果) (设计意图:既得出结论,又指导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 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回答刚才质疑的问题。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 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孩子成全自我(板书)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设计意图:从文章标题入手,既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作者写作的思路。)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此中心话题能有效将课文的内容与线索整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整体探究,不致将课文肢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 “那树苗是她丢弃的……一些枯萎。”(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小树的生存愿望很顽强) “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 “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 “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 “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存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他深知这瘦小甚至枯萎的树苗,如果赶上或超过其它树苗的话,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外,客观上也需要大地母亲给予更多的爱。) “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 “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水塘和树之间。” (这棵先天不足的树需要他更多的照顾,一如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孩子既是为小树,也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自强不息。) “孩子背着书包……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虽然先天残疾,但是他依旧那样阳光,那样自信、乐观。) (3)文中出现了四次“一拐一拐”: 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 孩子一拐一拐地拎来一桶水,给树苗们浇了个饱; 孩子每天都拎着水桶,一拐一拐地打来水; 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 (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为了说明孩子是个残疾,之后的描写能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也表现了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大努力。 师生接读。 (4)这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亲。 “母亲望着孩子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