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耻辱”,真切体验——《卧薪尝胆》文本解读与教学突破
《卧薪尝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课文,改编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全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在会稽一战中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灭掉吴国;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的故事。现在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一、突出耻辱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有些教师对参考用书的依赖已经达到了迷信的程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顾名思义,它仅仅是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的,并不是一言九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三年级上册)》对《卧薪尝胆》一文的解读。
文章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国家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这句话交代了两国开战的原因,同时引出下文的会稽之战。
第二自然段写会稽一战,勾践战败求和,吴王自傲允和。这直接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