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涵咏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自学质疑】 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交流展示】
1.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互动探究】
1.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3.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于目的地在哪儿,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分析此观点与本文观点的异同。
【精讲点拨】
1.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及写作手法。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矫正反馈】
1.古人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是“悟”,二是“追”,二者要刻不容缓,课文中哪一段文字与古人的教诲一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述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这样两两对比的语段,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的比喻句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一路蔷薇
(1)那是一个心情极坏的春日下午,我靠在门前柳树下,无奈地折着柳枝,地上已是一片狼藉的柳叶。
(2)邻家那个男孩向我走来:“走,带你去看一处美景,不太远,但保证你没去过。”看他满脸真诚,我决定和他去。
(3)离开家门口,他带我转弯抹角在楼群里穿插,这条路径我的确没走过,“曲径通幽处”,这幽处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景。走了一会,已经走出工房区,前面该是一片农村的平房了吧。
(4)“快到了!”男孩说。
(5)转过一道墙,蓦地,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6)那是两排平房院落夹着的一条长路,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看不到一点院墙,那院墙竟被厚厚的重重叠叠的繁花覆盖,原来此时正是蔷薇盛开的季节啊!没有“无力蔷薇卧晓枝”的缠绵,那白的、淡粉的、深粉的核桃大的蔷薇花却不是零零星星一朵朵,而是精神抖擞地堆成团团簇簇,花之外,绿叶倒成了点缀。繁茂的蔷薇堆成了农家小院的院墙,同时也堆出了这条匠心独运的繁花之路,放眼望去,路仿佛没有尽头,满是粉色、白色,扑鼻的是淡淡的幽香。置身小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我踏踏实实地在路中央走着,仿佛连脚下也是软软的尽是蔷薇了。
(7)“这条路长吗?”我望着似无尽头的小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