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错过》学案1.doc.doc

122阅读 | 4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错过》学案1.doc.doc第1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2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3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4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5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6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7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8页
《错过》学案1.doc.doc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饮过淡茶饮过烈酒 上传于:2024-07-18
《错过》导学案 课题 错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1.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2.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学习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4.如何理解比喻句的含义?可分三步:一是根据喻体找本体;二是分析本体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三是结合比喻句中关键词句找到比喻句蕴藏的含义。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背景介绍】 社会中不少人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错过呢?作者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精辟而入情入理的看法,来引导人们习惯和品味生活中的错过,以坦荡的胸怀,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与朝阳。 【杂文知识】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文艺性论文。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杂文的表现手法,以议论为主,注重形象说理与感情渲染,把叙事、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使议论富有文学色彩。 杂文的写作,要借端生议。可借社会生活的一事一物,一点感受,甚至一句话生发开来,深刻地剖析这些事物,并围绕一定的中心,由此及彼地生发联想,从而提示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知 识 预 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犹豫(yù)斑斓(lán)侥幸(jiǎo)惆怅(chóuchàng)贻误(yí)情愫(sù)驾驭(yù)憬悟(jĭng)颟顸(mān hān)渊薮(sŏu)滞涩(zhìsè)咀嚼(jǔjué)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跳槽: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 2.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3.情愫:真实的情意。 4.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5.憬悟:醒悟。 6.颟顸:糊涂,不明事理 7.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草旁边,兽所聚处。 8.斑斓多味:文中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 9.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10.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三.填空: 《错过》的作者是 ,文章体裁是 ,选自 。他获得首届全国小说首奖的是 ,长篇小说 则荣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 文艺性政论文(杂文) 《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班主任》《钟鼓楼》) 课 堂 探 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一只蝴蝶在我眼前飞舞,我错过了嬉戏;一个故事只讲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一段人生只走一回,我错过许多许多。其实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他是如何认识的。 二.联系旧知,分析结构 1.介绍杂文文(即文艺性政论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来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按照这一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明确:引论(1-2);本论(3-6);结论(7-15)或: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3.各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借用原文中的有关词句回答) 第一部分: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错过是人生的常态。 第三部分:对于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 第四部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 《错过》的层次以及层次间内在的逻辑顺序:认识“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持有“品味”、“欣赏”的态度;“错过”并无大碍,抓住关键才是紧要。可以说这是有一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见解。同时这三个见解是递进的三个层次,“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习惯和品味错过”则上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是一种升华,在全文中具有结论性意义。 4.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找出例段。 明确: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三.重点研读,品味哲理 1.文中第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明确:不矛盾。错过,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习惯”它 。但你如果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力挽狂澜于既倒,把错过转化为掌握,就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能酿出诗意与哲理…… 2.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3.“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明确: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4.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明确: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这段话意在肯定“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小结:本文哲理语言有这样几类:一是长句: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特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二是比喻句: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察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三是对比句: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们的错过,则几乎于过错.四是整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五是设问、反问句: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四.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1.列举生活中“错过”的实例:某个同学因病错过了期中考试,失去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对这样的“错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明确:不能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是应该在奋斗中默默地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请用“从……到……”说一说。) 要认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