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精品(15篇)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迳: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一)参考答案: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
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
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参考答案】译文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1.(1)阙:通“缺”,缺口;
(2)疾:快;
(3)旦:早晨;
(4)绝:消失。 。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5.答案示例:
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②百闻不如一见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寻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开展重视诵读,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教学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重视诵读,陶冶学生的知、情、意
文言文教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法灵活多样。其中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学生能“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纵观新编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也大多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正是教改中重视诵读的体现。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学文言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还应让学生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如果有通假字、古代专有名词,教师应适当作指导,校正读音,扫清诵读障碍。
2。读准节奏。要求在语意层面上通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节奏正确的朗读就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远大抱负。
通过诵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他们的知、情、意,增强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学生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消化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利用多媒体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配合优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美丽山水画面,引发学习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三峡各季节景物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该课件成为学校语文组课件实用材料。
三、选择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是创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机,通过圈点与评注、善思与质疑、积累与归类的途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1。圈点与评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点与评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圈点”,是给字、句划上符号,以引起重视或质疑。“评注”是把对内容的说明或评论意见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也可以另附小纸条夹在其间。圈点与评注,对学习语文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为合作探究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布置预习题训练学生圈点与评注;也可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疑难问题自行圈点与评注。
2。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古代许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思考与质疑。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为学论,都启迪了我们:教学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即善于思考,设疑释疑。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一位
学生提出了疑问:古代许多官员出巡,都要清宫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赏景,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我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游山的乐趣——与民同乐。正是由于学生主动质疑,才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3。积累与归类,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典故,并对文言文的知识点作相应的归纳。如名句的积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内容,定期抄写在黑板上,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检查落实。又如古汉语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当然不能机械抽象地归纳出几种用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立足于课文中鲜活的例子,联系学过的知识,不断归纳积累,再根据积累解决更新的问题。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独立阅读、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配,力求平衡,也必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中,并适当作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才干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比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拓展阅读是教师在授完课内文言文后,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关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完成从阅读到欣赏、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后,我让学生阅读了《礼记》的选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就布置学生运用注释作翻译,并注意“于”“子”“夫”“之”“而”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做如下的小结:宁与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暴露出当时社会统治的残酷,真是不堪忍受。这与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何等的相似!又如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拓展阅读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管仲相齐”等人物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更多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为文章的整体认识充实材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寓言四则》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B. 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C、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D、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参考答案:
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主要应根据句意来断句,同时结合句子的.结构和文化常识等。通读可知,所给语段的内容是介绍程务挺的父亲的,先介绍了其父亲的名字, 父名振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后面应断开,故排除B、D两项。大业末表示时间,仕是动词,应和窦建德相连,故排除A项。
5.A主管官员任免的是吏部尚书,不是礼部尚书。
6.B处死其全家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籍没其家,意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并没有处死他全家。
7.(1)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
(2) 等到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暗中上表为他伸冤,由此触犯旨意。
译文:
程务挺,是洺州平恩人。他的父亲叫程名振,大业末年,在窦建德手下做普乐令,很有能干的名声,众贼不敢侵犯他的县境。程名振后来历任晋州、蒲州二州的刺史。龙朔二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
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程名振征战,以勇敢和力量闻名,升为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年间,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将领相继打了败仗。朝廷又下诏让礼部尚书裴行俭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史伏念,程务挺担任裴行俭的副将,仍兼任检校丰州都督。当时史伏念驻扎在金牙山,程务挺和副总管唐玄表带领部队首先逼近敌人。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中书令裴炎认为史伏念是因害怕程务挺等人的兵势才投降的,不是裴行俭的功劳,史伏念于是被诛杀。程务挺因为有功劳被提拔为右卫将军,被封为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众人占据县城反叛,白铁余自称皇帝,设置百官,还率领部众进攻绥德,杀伤抢掠百姓和官吏,焚烧村落,朝廷下诏让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出兵讨伐。程务挺进攻城平县城,将城攻克,活捉白铁余,全部平定他的余党。程务挺又因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年,程务挺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一同接受武则天的密旨,带兵进入宫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武则天临朝听政时,程务挺多次受到重赏,特封他的儿子程齐之为尚乘奉御。程务挺哭着请求将封赏转授给自己的弟弟,武则天赞赏他,颁下制表褒扬程务挺,于是封程务挺的弟弟原州司马程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间,武则天任命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防御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副将以下的人,没有不尽力的,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侵犯边境。等到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暗中上表为他伸冤,由此触犯旨意。程务挺向来和唐之奇、杜求仁的关系很好,有人便诬告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到军营中斩杀了程务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的祠堂中祈祷敬拜。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1、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立。(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北伐》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7、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桃花源记》)
8、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9、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2、水落石出《醉翁亭记》)7、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10、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11、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13、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一、《陈涉世家》中“赞阝”字注音质疑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陈涉世家》中“攻钅至、赞阝、柘。谯⑧。皆下之。”(第200页)该页注释⑧为:“〔钅至(zhì)、赞阝(zàn)、苦、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赞阝,苦,柘,在现在河南省。”其中,“赞阝”字注音与旧版初中语文教材不符,与《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不符,也与郭锡良,唐作蕃,何九盈等编《古代汉语》不符。
查商务印书馆1992年重排本《新华字典》,第74页注为:“赞阝cuó〔赞阝阳〕〔赞阝城〕地名,都在河南省永城县。”该书再无“赞阝”字读“zàn”的释条。再查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本《现代汉语小词典》,第89页注为:“赞阝cuó赞阝城,村镇名,在河南省永城县西。”第698页注为:“赞阝zàn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光化县一带。”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版《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与此同。由此可见,“赞阝”读“cuó”时,应为河南省永城县境内某地秦时名称,读“zàn”时,应为湖北光化县境内某地古名。
再考之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史实。大泽乡在今安徽宿县西南。起义军所攻占的“蕲”、“钅至”、“谯”都在今安徽境内,而“赞阝”、“苦”、“柘”都在今河南省境内,“张楚”政权驻地陈在今河南省淮阳县。陈胜、吴广起义没进入湖北省境内,也就没进入湖北省光化县之“赞阝”地。因此,《陈涉世家》中的“赞阝”确指今河南省永城县境内秦时赞阝地无疑,读为“cuó”。
然后考之于郭锡良、唐作蕃、何九盈等编《古代汉语》,第173页注释〔22〕诸条,地名与所指地域均与史实相符,且“赞阝”注音为“cuó”(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版)。
综上所述,“赞阝”在《陈涉世家》中应指河南省永城县境内某地秦时名称,读为“cuó”,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的注音(zàn)有误。
二、《捕蛇者说》中“岁赋其二”释义置疑
教材第205页:“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①0,……”本页注释①0为:“〔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条蛇。”这是使人费解的。
作为太医院,每年只征收两条蛇,即使是“其始”,也未必能满足医疗之需,况且,该蛇有“已大风,挛蜿,瘘,疗,去死肌,杀三虫”之特效。果真每年只“征收两条蛇”,后面的“永之人争奔走焉”是不合情理的。那就会使许多人捉到了蛇而无销路,也就达不到“当其租入”的目的。既然徒劳无益,又何必冒死之威胁再去捉蛇呢?后文的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也未必可信,因为收蛇有限,竞争必强,必会受到蛇的质地,大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保“专利”地位。
分析词义,句意,须联系上下文意。上文介绍了蛇的特殊用途,后文又谈到“永之人争奔走焉”的状况及蒋氏“专其利三世”的情形,已自然流露出太医收蛇并无数量限制。那么,“岁赋其二”作何理解妥贴呢?旧版教材(1987年11月顾振彪,王连云等老师编)注释为“每年征收两次蛇”,这是很确切的。
再考之于唐安史之乱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使唐帝国政治衰落,经济危机四伏。德宗建中元年,开始实行两税法,赋税的征收分夏、秋两次进行。作者生活的时代(773——819)正是德宗至穆宗时代。既然征收永州“异蛇”可“当其租入”,那么与两税法相类似,一年征收两次蛇,也就自然合于情理与实际了。
此外,从药理的角度看,季节不同,蛇质也或许有差异,制作程序,药效也许会有所不同,因而,一年征收两次蛇,也会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岁赋其二”释义应为“一年征收两次蛇”。与之相适应,后文“盖一年之犯死者二焉”的“二”也应理解为“两个季节,时期”或“两段时间”而并非仅只“两次”,只不过与乡邻“旦旦有是”相比,以显示冒死亡威胁少一点而已
1前言
语文教学是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言文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是历年高考占高比例的重要部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素,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种创新性途径与方法。
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
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当机立断、不卑不亢。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学习古文的生字、语气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以及同一词放在不同字句之间意思产生的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单字单句的解析字句又不免乏味,因为要激发学生们潜在的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文言文根据学生的心境和课堂情境教灵活多变的古文字使用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课堂上师生配合的很好,可以教“其”的用法,符合情境的句式有“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学,乃得为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会在做题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而争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交“之”的用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还可以列一系列语气词用法、介词用法、代词用法的句子,随机点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解答字句的用法,答错的说两三个同样或相似意境的句子方可走下讲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有愉悦的心情去体验源自生活的情感,不但可以形成活泼、蕴含情感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文言文中寻找乐趣,在寻找乐趣中想着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而自主的学习文言文。
6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在课堂上实践各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媒体资源,目的在于使众多高中语文教师摆脱“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发现更多有趣味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达到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质量。发展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自主学习还能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多元化思考问题,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不但能让众多学子们“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思想态度改观,真正理解文言文,运用文言文,轻松面对中学阶段各类文言文考试而且能让文言文的传承的价值得以最大化,也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遗忘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漂亮,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特别惊诧。他连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终点。
桃花林的终点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觉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模糊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头特别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光明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特别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得意其乐。
这里的人观察了渔人,感觉特别惊异,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答复。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招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今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慨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知他:“这里的状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到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受。太守马上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查找渔人从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特别开心地打算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一、前后联系,优化文言教学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在现代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文言积累活学活用,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其一,前后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句。如《两小儿辨日》中有“日中”一词,我便提问:我们还在哪篇课文中学过“日中”一词,能否背背相关句子,并解释这一词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回答《陈太丘与友期》中出现过,也明白了“日中”在古代汉语里通常解释为“正午”。其二,前后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如在《绿色蝈蝈》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
在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回忆在哪篇课文中学过,并让学生背一背相关语句,学生通过回忆,不但复习了《童趣》一文,而且明白了这一成语的用法。其三,前后联系可以让学生自主突破阅读中的难点。如《陈太丘与友期》中“相委而去”中的“相”到底怎么解释?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查找关于“相”的所有解释。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相”的意思,即“相”是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做法,并没有影响课程的进度,反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期末复习阶段,我把重点放在了“本期文言词语、句子对照卡片”的整理归纳上。
在中考复习阶段,当然是对初中所有文言文词语、语法的归纳整理。事实上,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引导有方,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求知识的情景,把学生的“接受”,变成了学生的“探求”。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古今打通,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要达到让学生对文言知识融会贯通、接受文化熏陶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当调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力求透彻理解,充分领悟。但是,由于文言文词性的变化、语义的分歧、语法的特殊,透彻理解并非易事。而且,从各篇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必须通过相互对照,彼此应证,才有可能形成必要的知识体系。
1.文言文教学应考虑到白话和文言的关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的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迅速而扎实地学好文言文,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可以说,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如:“人人动手,清洁广州!”清洁,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社戏》“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中的“朦胧”一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2.成语、典故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它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所有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自然纽带。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能力,通过文言字词的教学,指导学生探讨字词的延伸,寻找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其中有一种提法就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通,许多词语的语用、语义是相通的,学生生活中就经常接触许多熟悉的成语、名句,所以,我不仅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行积累成语的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如:文言词语“期”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为“约定”的意思,那么,还有没有含“期”为“约定”的成语呢?通过引导,学生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库,回忆有关的成语,如”不期而遇”。又如:“太丘舍去”中的“舍”是“放弃”之意,与之相关的成语有:舍本求末、舍己利人、舍近求远等。再如成语与词类活用的:《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与之相关的成语如“莫名其妙”。
利用成语进行文言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
有些学者对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两个常用字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汉语常用字的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考察汉语的演变可以发现它由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趋势。了解和利用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现代汉语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文单音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掌握得越多,对其意义理解得越准确,就越能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运用这种“古今打通”的方法也就越方便越灵活。
三、古为今用,丰富文言内涵
教学文言文,一定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主旨,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谈谈学习了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或现代人或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让学生分析完主旨,即作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有礼貌时,我顺势提问:是啊!中国古人是很重视为人的,那么,“诚信”、“礼貌”对我们今天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可以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或对你有什么启示。有的学生认为和同学相处要讲礼貌、讲诚信。有的学生认为,对待学习同样要讲诚信,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欺骗老师,蒙混过关。
有的学生认为在考试时要诚信、诚实……这样,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即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收获或启发,学生就有话可说了,既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拓展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教学目的。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名篇。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3,《出师表》:作者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4,《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记》、《太史公》。《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的称作“太史公书”,也有称作“太史公记”的。到了三国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本书的体例如下: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魏晋时期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著名篇章《桃花源记》《饮酒》。
2,(南北朝)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代表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大。
唐朝时期
1,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苏轼对其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使至塞上》。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
代表作品:《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评作“诗史”。
代表作品:《望岳》
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
5,刘禹锡:字梦得,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6,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代表作品:《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7,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赤壁》、《泊秦淮》
8,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词人——花间派——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代表作品:《望江南》、《商山早行》
9,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为“三十六体”。
代表作品:夜雨寄北》、《无题》
10,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代表作品:《相见欢》
宋朝时期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渔家傲》、《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借“记”名,表达对友规箴之意。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环环相扣气势宏大。骈散结合语言凝练,形象富于音乐美。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登飞来峰》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史学家。
代表作品:《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以口诀记忆如下:
秀丽环境精笔描,自然风光变化多。
勾勒与民同乐图,抒发作者政(治)理想。
排遣抑郁复杂情,与民同乐是主旨。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
代表作品:《如梦令》《醉花阴》
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代表作品:《西江月》、《破阵子》《》《》
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卜算子咏梅》《诉衷情》《游山西村》《》
8,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观书有感》
9,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过零丁洋》
10,郭茂倩(1041—1099),——《乐府诗集》——(郭茂倩——宋)——南北朝北方乐府民歌
代表作品:《木兰诗》《长歌行》
11,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著有《清苑斋集》
代表作品:《约客》
元明清时期
1,马致远:元朝戏曲家,著有演绎王昭君出塞故事的《汉宫秋》等。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2,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朝家。1958年被评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南吕?四块玉?闲适》。
3,《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是一部神话小说,书中记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精彩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尤其为人所熟知。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他勇敢机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却也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大战流沙河;
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中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他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佛经造诣极高、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4,《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又名《忠义水浒传》,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这部小说人物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在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精彩章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行者)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豹子头)林冲: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黑旋风)李逵: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及时雨)宋江: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用用人,但总想招安。
(青面兽)杨志: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5,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代表作品:《送东阳马生序》,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6,《聊斋志异》:著名文言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腐坏、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里面的名篇有《狼》等,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吴敬梓:清朝文学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我们学过这里面的《范进中举》。口诀记忆如下: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来号粒民;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儒林外史》代表作,五十五回章回体;
长篇讽刺小说第一部,揭露科举制度的。
8,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开篇诗词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著名事件:黄巾起义—董卓乱政—逐鹿中原—曹操崛起—孙策立业—刘备兴起—赤壁之战—孙刘争荆州—马超兴兵复仇—刘备成帝业—关张之死—诸葛用兵—六出祁山—司马懿篡位—三国归晋。
精彩章节:关羽在一杯热酒未凉的工夫,斩了敌方大将华雄,收到曹操赏识敬重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没有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后曹操命人加急送来出关令,也是日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一个原因。
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与关羽、张飞到草庐去请他,谦恭有礼,是后人善待臣子的佳话。诸葛亮发表了他著名的三分天下见解,称《隆中对》。
三气周瑜:刘、孙联合破曹,但孙吴的水军都督周瑜气量狭小,多次想法害诸葛亮而不得,被诸葛亮三次出招气死,临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
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却不给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但诸葛亮妙算天象,用草人布在船的两侧,趁第三天大雾潜入曹营,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便放箭攻击,于是天明雾散,诸葛亮白得曹操十多万支箭,命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
借东风:孙、刘破曹须用火攻,但风向不对,周瑜心急如焚,病倒在床。诸葛亮算出某日必有东南风,探望时便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痊愈,杀孔明之心顿起。诸葛亮便乔装鬼神借风,一可令众人对自己更加钦佩,二可趁机逃离东吴。
赤壁之战:孙、刘联手,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抵御了曹操大军。用火攻将曹操击败。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的经典(还有官渡之战、肥水之战)
智算华容:诸葛亮算出曹操赤壁一败后必将走华容道,但此时不能杀曹操,否则北方必乱,便将此人情送与了关羽。由于昔日曹操对关羽有恩,云长又极重人情,将曹操放走。
水淹七军:关羽负责守荆州,利用白河之水淹死敌人数万大军,取得胜利。
大意失荆州: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诸葛亮“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吕蒙装作穿白衣的商人入了城,破了荆州。
败走麦城:关羽失掉荆州,被困麦城。刘备一个义子见死不救,终被孙权所杀。
空城计:司马懿攻打刘备,城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一些老兵。孔明用奇计,自己在城门上弹琴,几个老兵打扫城门,门洞大开,司马懿却认为孔明一生谨慎,定有埋伏,遂走而不攻。
火烧连营: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心切,攻打东吴,却不会用兵,在山林中扎寨。被陆逊火烧连营七十里,一败涂地。
托孤白帝城: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将刘禅托给诸葛亮,命其如可立则立之,不可便废而自立。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死后,料定司马懿定会知晓,趁机攻打,便命姜维将自己尸身保存好,口中放入麦粒。出兵时将自己放在阵前给司马懿看。果然后者一看诸葛亮没死,以为其乃天人也,不可算计,退兵而走。
单刀赴会:关云长不带兵将赴东吴鲁肃之邀,然后借醉挟持鲁肃,安全脱身,显示出英雄虎胆及过人机智。
千里走单骑:关云长挂印封金,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大哥刘备,一路之上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二、古代文学常识散记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2,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著)、《三国演义》(罗贯中著)、《西游记》(吴承恩著)、《红楼梦》(曹雪芹著)。
3,文章两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4,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5,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9,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品鉴赏: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详细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黄琬巧对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书,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神童庄有恭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鲍子难客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铜磬,每天时常发出声音.和尚认为这声响是鬼怪发出来的,老和尚吓得生病了.寻求有法术的人使
用上百种(许多的方法来禁止磬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很友好,来看望他的病况,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吃饭,我帮你捉妖." 和尚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高。”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里有喜事吗?(你能否作一首诗。”解缙就说:“君王昨夜降金龙?”于是皇上说:“是个女儿。”解缙忙说:“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皇上说:“已把她投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皇上本想用诡异的语言难住他。解缙已说出了诗,皇上不禁深深感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琊姑幕人,幼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早年遭遇社会动乱,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于饥渴困境之中,但桓荣不停地读书背诵,元卿嘲笑桓荣说:“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的上它呢!”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遗憾地说道:“我是一个农家人的孩子,怎么会料到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宋太宗学书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
多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字请示王著,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 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崔景偁拜师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成为朋友,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照顾我。已经上了岁数,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为(我的学生。我惭愧地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之所以跟从先生,并不是图取功名。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只是说说。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读书五失
清朝的袁文清曾经说:“我年少的时候读书有五方面过失:广泛
地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的过失在于博览却少有重点;喜欢古人的言行,意志经常退缩却不敢向往,这样的过失在于软弱而没有确立(志向;摘录往事,一个故事没结束就更改开头,这浪费体力却又没有什么功效;听说别人的优点,打算快速地跟随上去学习,往往落在他的后面,这样的过失在想要迅速而好高骛远;喜欢学习写作,不能积累学问的基础,这样的过失更严重了。”
颜回好学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已全白,早死。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 这样好学的弟子 ,学生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他不幸去世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张孝基仁爱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出息,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后来,富人的儿子在路上像乞丐一样乞讨,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
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赵简子元日放生
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鸟进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飞禽有恩德。”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 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罪过。”简子说:“是这样的。”
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是晋国人。(他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只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遗民。那个年代,正遇上动乱,匈奴人入侵首都,抢夺牛马。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到他乡。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遗民。现在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不如我们放下我们的'孩子,带着(我弟弟的儿子遗民逃跑吧。”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便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还会有孩子的。”妻子也就听从了他的话。
张之万之马
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踢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甩得掉了下来。这是只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卖马的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去,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是这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王安石升职为知制诰,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妾,荆公见到说:“这是谁?”那女子说:“夫人让我侍奉您左右。”王荆公说:“你是谁家的?”那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官员,运
米时船沉,家中财产全部用尽(用来赔偿还不够,还要卖了我来补偿。”王荆公伤感地说:“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女子说:“九十万钱。”王荆公叫来她的丈夫,让那对夫妇和好如初,给他们金钱,把钱全赏赐给他们。
宋仁宗忍饿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过在皇宫里只要什么事情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肉的仆人的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他吃。同席的人都讥笑他。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端送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遇到战乱,顾荣渡过长江南下,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他身边(或周围帮助他。顾荣对此感到奇怪,后来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年接受他烤肉的人。
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里的人多以开设旅店谋取利益。客人来了,给他一间房,只能睡觉,弯下身子才能出入。早晨到了,(客人出去办事,晚上回来睡觉,什么生活上的事皆是客人自便,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如果不给那么多钱,就会吃官司。有的客人生了病,就要赶他走,如果他病危了,即使还有些气息,眼睛还没闭上,就把他丢弃街头,还要霸占他的钱财。怀孕将生的妇女,店主认为是不吉利的,绝对不会让她住宿。这种住店的店主非常的薄情寡义。但是这种店主绝不是天生就是如此,而是因为是身在京城,什么人都有,所谓形势使然,不得不如此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就立刻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我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是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1154年中进士,做了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当时张浚被贬谪在永州,正闭门辞客,杨万里多次前往(拜访都不能见到,写信尽力请求才被召见。张浚使用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即儒家中庸之学教导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
和氏璧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幽王击鼓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于是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敲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兵马都来了。人声和马的嘶鸣声鼎沸,褒姒看见这景象对其感到非常高兴。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但没有见到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全天下人所耻笑。
许生端方
道光年间,苏州渡僧桥边,停着一艘去科举考试的船。书生姓许,年纪二十岁,风度翩翩,很有才华,平时行为端正不随便说话,有贤人雅士的风度。三更天,见岸边火光冲天,锣声人声轰响惊心,知道有店铺失火了。许生很是叹息。刚抬头看,见楼上窗口中跳下一个少女,肌肤洁白,身上没有穿衣服,落在船头,少女几乎被惊吓落入河中,许生正色道:“姑娘受惊了。”少女非常恐慌,看见一个俊秀书生,就想跳入河中。许生劝她说:“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给她锦被包裹,拿着火烛坐着等天亮,目不斜视。火灭了,天也已经亮了,少女的父亲知道后背着衣服来到船上,少女穿好衣服,谢过许生走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范文正正直
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适逢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
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连不正派的言词都要排斥,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不正经言词,还不如远离小人。”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海瑞清廉
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跟他一起在南京做官的同乡的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人。苏民怀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价吗?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梁鸿尚节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并且他不死记硬背章句。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邻家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因此, (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
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 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都敬重他。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
米芾索帖
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请求用别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活了,就跳入这个江中死去。”于是米芾大叫,靠着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把《王略帖》给他了。
赵孟頫过扬州
元朝兴盛的时候,扬州有个姓赵的人,富裕而喜欢(招待客人。他的家里有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没有适合主人意向的人。一天,赵子昂路过扬州,主人知道了这件事,把他迎接到明月楼上,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所用的都是银制的器具。酒喝到一半,拿出纸和笔请求赵子昂写春联。赵子昂拿起笔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到春联,非常高兴,把喝酒的器具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谈佛教的读书人,欧阳修必定板着脸看对方,而欧阳修最小的儿子的字为“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用‘和尚’给儿子命名,为什么呢?”欧阳修说:“正因为轻视佛教,所以像现在用牛驴为小儿子命名罢了。”提问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
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于我?”术士说:“只遗憾我自己福气浅薄!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 气的人,没有比过你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出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术士还没有醒悟。有一天又来拜访唐伯虎,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穿着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丹,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在河边担着水卖给路过的人。”
朱文公受骗
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热敷的方法,一会儿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大大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走路,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柱着拐杖儿童见了会嘲笑我,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用热敷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朱熹叹气说:“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担心他拿着这首诗去骗其他人罢了。”
章惇书绝壁
章惇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面临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章惇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
李白之死辨误
社会上多说李白在当涂采石,在长江上行船因为喝醉了酒,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捞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说:“李阳冰在涂州做地方官时,太白病重,有一万卷草稿,还没有修订,在床上交给我,让我作序。”还有李华作《太白墓志》也说:“太白写《临终歌》而死。”才知道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话,很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说杜甫由于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
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巡视下属各县,审查囚犯有无冤情,回来后,他的妈妈总是问隽不疑:“有没有被平反?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隽不疑说平反的人多,母亲就很高兴,笑着给他夹菜吃饭,说话与平时不一样。如果没有平反的人出狱,母亲就生气,因此不给他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酷。
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王翱秉公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私恩与公法
汉顺帝初年,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他邀请太守,设了酒席菜肴,双方诉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友好。太守高兴的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章说:“今天苏章我与你一起喝酒,是私下的事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章办事,则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便将太守逮捕了。
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在黄河附近畅游觉得非常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船夫盍胥跪着回答说:“国君也不喜欢好的人才罢了,珍珠出自在湖泊中,玉石常出土于在昆仑山上,没有脚的东西却能来到你面前,是因为国君喜欢,那些人才有脚却没有来到你身边,大概因为国君没有喜欢有才能的人的意愿,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来。”
子产不毁乡校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百姓议论,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担任上地的太守,(有次他在石岩山中行走时,看见山沟极深,山崖陡得如同墙壁,于是问深涧附近居住的人:“有没有人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又问:“婴儿、痴呆聋人、发疯的人,有没有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又问:“牛马狗猪有没有曾经掉入山谷?”回答说:“没有。”董阏于感慨地长长叹了口气说:“我能治理这个地方了,让我制定的法令没有可以赦免的情况,就如同人们掉进山沟里必死无疑一样,那么就没有人敢触犯它,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钱货入瓶
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瓶子,同别人说:“如果放钱装满这个瓶子,就会永远得到幸福!”旁观的人看到瓶子只能容纳半升,因此有人放十文钱,百文钱,但瓶子仍旧没有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一个有钱人经过此地,放了千文钱,还是没有满。有一个好奇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放一头驴进去可不可以? ”乞丐点了点头,驴子随后变成像绳子似的进入到瓶子里,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有几辆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闻这件事后便开玩笑说:“能不能让我的各辆货车也进入到瓶子里?”乞丐回答说:“可以。”乞丐将瓶口微微一侧,货车一一进入到瓶中,货主非常震惊,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偷偷地躲进瓶子中。货主将瓶子打碎,却一无所有。
世界上贪财的人,就像这没有底的瓶子。
田真兄弟
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他们共同商议着分割财产。他们把生活所需物品都平均分了,只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兄弟三人共同商议想要(把树锯成三片。第二天准备砍树,那棵树马上就枯萎死亡,形状像被火燃烧过一样。田真前往看到了树,非常惊讶,对众位兄弟说:“树本来是同根的,听到要砍断分开,所以枯死了,我们都不如树木!”田真的两个兄弟都不禁悲伤地难以承受,不再分解树了。树听到声音后枝叶繁茂。兄弟三人相互被感动了,就和睦得像当初一样了。
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您姓邓吗?”樵夫回 答说:“是的。”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砍柴维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邓樵夫刚刚打上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邓樵夫追上去将它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到了庙里,邓樵夫大骂死虎并斥责山神说:“现在怎么样呢?”于是就将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奇鹰
楚文王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一天有人送了一只鹰。楚文王见这只鹰爪子非常锋利,与普通的鹰不同。于是楚文王在云梦打猎,铺设的网像云一样密集,烧火冒出的烟遮盖了天空,其它的鹰争着捕猎猎物。而这只鹰高高地昂起头。瞪着双眼,没有捕猎的意思。楚文王说:“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你这只鹰竟没有捕猎的意思,是欺骗我的吗?”献鹰的人说:“如果(这只鹰只是为了抓小兔子,臣怎么敢献给您呢?”过了一会,云际间有一东西在飞,看不清它的样子。这只鹰于是展开翅膀飞去, 快得像闪电一般。不一会儿,羽毛像下雪一样掉下来,血像下雨一样洒下来,一只大的鸟掉在地上,测量它的两只翅膀的长度,有数十里长,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时有一个博学多闻的人说:“这是大鹏的幼雏。”楚文王(听了就重赏了献鹰的人。
雉鸟报复
有一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射死了雄的野鸡,留下了雌的野鸡。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留下雌的野鸡,用来引诱雄的野鸡;(如果射死雌的野鸡,雄的野鸡就飞走了;同时捕取它们,以后就一无所获了。”几个月后,雌的野鸡果然引来了一只雄的野鸡,猎人射死了那只雄的野鸡。像这样又过了几年,捕获了很多只雄的野鸡。直到一天,雌的野鸡跟随猎人回家,用头撞庭子前放香炉的长条桌子而死。后来,猎人的家人相继死去,又因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不多久猎人也死了,最终断了后代。有人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啊。”猎人的计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鸡的报复更加悲惨。
桑中生李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见此情形不禁觉得好笑,说:“这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李树啊。”于是砍掉了它。
县令捕蝗
钱勰担任如皋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官县无言以对,于是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皋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皋的官县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危害邻近的地区。钱勰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回复他:“蝗虫原本是天灾,而不是官县没有能力。既然是从我的地盘上飞出去的,就请你们将它们押来。”一会儿,话传到京城,人们听了,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天敌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这是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走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不动,张开嘴巴等待,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时日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是因为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蜘蛛不再进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他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地去落实字,词,句,作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为此,我在六年级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点规范的落实,尝试和小学文言教学进行衔接教学。
一、两分钟预备铃的落实。老师明确两分钟预备铃的重要性,准时到岗位,每位同学整齐到位了,准备好上课的书及用具,老师对课代表进行专门的培训,要求课代表也能围绕老师上课的内容备好课即准备好两分钟预备铃所要领读的内容,例:老师这节课上的内容是《吕氏春秋》两则,课代表在两分钟预备铃就领读课文及文下注释,这样为下节课的授课做了铺垫,也为新授课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并且把同学们的思路带到了课文中。此外对同学们的读书姿态也要求规范,即人坐正,竖起书,大声读,正所谓朱熹老先生说的:“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二、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渲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其次,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文言文教学环节:从小学到初中,最难学的就是文言文,最难衔接的也是文言文教学了,小学时对文言文教学没有做过任何要求,到初中一篇文言文就要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一开始情况不好,几次考下来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平均得分率老是达不到百分之70,为此我们在教学上统一教学环节:
1.任何一篇文言文拿到手,先让同学反复去读,没有注音就查字典,字字落实读音,老师范读,同学个别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最后用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形式,选出冠亚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照注释再借助工具书,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不能理解的就用笔圈出,然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问互答,老师时时的给予指导和归纳,时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在此基础上,句句翻译,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再在练习本上抄一句原文,再在下一行用不同的笔翻译一句,这样把文言文教学落到了实处。
4.此外在上难度较大的新的课文之前,先把课文的情节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和同学讲一遍,或者文中描写的景物先用现代汉语的形式为同学描述一下,然后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文学习。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上来了。
5.还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学生自编自演了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演出,学生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也减弱了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四、此外,我们坚持每天一篇做《文言文点击》,即坚持课前讲话。每天按照学号,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正字正音,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自然而然地去落实字,词,句,作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现在同学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稳步上升。
五、坚持天天默:六年级要背默的内容很多,要让同学把每一篇都记住,不混淆,不默错字,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天默。正所谓细水长流,每天我们都会默其中一首,或读上句默下句、或默其中难写易错的字,然后在周测中,进行巩固,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则在之前利用点滴时间进行个别默写,例在周三上午的阅读课,我会组织这些同学单独坐在一起,把下午要默写的内容一个一个默一遍,我一个一个给他们面批、订正直到全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同学有信心,能取得一个相对良好的成绩,也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周测结束以后,全班同学都在试卷上先订正一遍,我们一个一个面批,确认正确,再用正确的格式订正到订错本上,这样做下来,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全年级的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一直很高,古诗文的默写平均得分率基本能保持在百分之98,课内文言平均得分率保持在百分之94左右,这种良好成绩的取得和这些方式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教学要充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对文言文的热爱,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的文化。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3.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4.鉴赏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以及下定义、举例子、引用等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赏析,点拨讨论;强化背诵,知识巩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重点实词如“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大家对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韩愈的基本文学常识
3、理解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二、走进作者
韩愈,字 退之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三、 出示自读指导(一)
请慢慢地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词,可向同学请教,也可举手向老师提出,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正确的朗读。
四、强调诵读指导
1、非吾所谓 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
2、夫 庸知 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
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五、出示自读指导(二)
仔细默读课文第一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就同桌互相讨论或做上记号,五分钟后,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一起来解决。
六、词句疏通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七、出示自读指导(三)
思考:学完这段文字,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1、老师的.必要性
2、老师的定义
3、择师的标准
八、出示自读指导(四)
仔细默读课文第三、第四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碰到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五分钟后,我们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疏通文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九、出示自读指导(五)
同桌互相讨论第三、第四两段,思考一下:
1、圣人是如何对待“从师”这个问题的?
2、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十、出示课堂训练
请拿出作业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题目,下课后马上上交
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老师的定义是————————————
2、择师的标准是————————————
3、《劝学》中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也说了同样意思的话:——————————————————————————
二、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语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2.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3.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