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掩盖自身不足。
近义词:
鱼目混珠、浑水摸鱼、名不副实
反义词:
真才实学、名副其实、货真价实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
战国时期,齐宣王酷爱百人合奏竽乐,南郭先生自称善吹竽,混入乐队享受俸禄。他藏身人群,模仿他人动作,从未暴露。后齐湣王继位,要求乐师独奏,南郭连夜逃亡,留下“滥竽充数”的千古笑柄。
成语故事
古代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乐器乐曲,对竽这个乐器演奏的乐曲尤为喜欢,对此他培养了近三百名乐师一起为他演奏。
此时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打听到了齐王的爱好,觉得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绝佳机会,因此他就跑到齐宣王面前一顿吹捧自己。
他对齐宣王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了高兴极了便把他接收下来,没等单独听他演奏就将南郭先生编入他的吹竽队伍里。
实际上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他知道齐宣王不喜欢单独演奏竽,因此巧妙的躲避了追查,就这样,他每日混在队伍里演奏队伍里,看别人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自己也会跟着一起装模作样,让别人误以为他会吹竽。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