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言文实词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实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实词复习:朝的用法
朝cháo (1)动词。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2)名词。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
(3)介词。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 (1)名词。早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2)量词。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1、论语
一、默写: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岁寒,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4、子贡问君子。子曰:
2、《鱼我所欲也》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
二、一词多义:
得: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不为苟得也( )
3、得之则生(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苟:1、故不为苟得也( )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3、苟延残喘( )
4、一丝不苟( )
加: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弗敢也( )
3、加人一等( )
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
3、挑拨是非( )
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蹴尔而与之( )
奉:1、为妻妾之奉( )
2、奉命于危难之间( )
3、不知口休之奉不若人也( )
三、古今异义:
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
今义:
四、翻译: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
2、衡于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二、一词多义:
故:1、故天将降大任( )
2、公问其故( )
所以:1、所以动心忍性( )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为:1、行拂乱其所为( )
2、或异二者之为( )
拂:1、行拂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征于色发于声( )
3、先发制人( )
4、发人深省( )
三、古今异义: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今义:
征:征于色
古义:
今义:
喻: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四、词语活用:(写出意思即可)
1、苦其心志( )
2、劳其筋骨( )
3、饿其体肤( )
4、空乏其身( )
5、行拂乱其所为( )
6、动心忍性( )
7、生于忧患( )
8、死于安乐( )
五、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曹刿论战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 )
二、一词多义:
属:1、忠之属也( )
2、属引凄异( )
故:1、公问其故( )
2、故逐之( )
3、温故而知新( )
靡:1、望其旗靡( )
2、皆从风而靡( )
从:1、民弗从也( )
2、战则请从( )
三、古今异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
今义:
7、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8、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9、衣食所安
古义:
今义:
四、词语活用:(写出意思即可)
1、小信未孚,神拂福也( )
2、公将鼓之( )
3、衣食所安( )
4、惧有伏焉( )
五、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察(chá)
动词。
①察看,观察。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明察。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②读zhǎng,首领,头目,长官。如:陈胜,吴广皆此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③读zhǎng,秦朝时,主管万户以上的县的官员称“令”,主管万户以下的`县的官员称“长”。如: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形容词。
①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如:南市买辔头,背时买长鞭(《木兰诗》)
②时间、空间的长久,辽远。
如: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b.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③广阔。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④远。如: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⑤读zhǎng,年岁大,辈分高的。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3)副词。
①永远。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经常,总是,时常。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13.称(chēng)
动词
①读chèn,适合,符合,相称。如: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②称道,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③号称。如: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
④著称,闻名。如:骈死于槽里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⑤声称,述说。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14.乘(chéng)
(1)动词。
①乘座,驾驭。如: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趁着,利用,凭借。如: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虽寿》)
(2)量词。
读shèng,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译为“辆”。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15.出(chū)
(1)名词。
①出产的东西。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②国家外部或家族外部。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①出现,显露。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②献出,拿出。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③发出。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与“入”相对,出,出去。如: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⑤流出。如:汪然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⑥从……生出。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6.传(chuán)
动词。
①传送,传递。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传授,传给。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7.辞(cí)
(1)名词。
文辞,言辞。
如:a.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b.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①告别,离别,辞谢。
如: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b.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②推辞,不接受。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三)18.次(cì)
(1)名词。
层次。如: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山市》)
(2)动词
①编次,编排。如: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②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9.从(cóng)
(1)动词。
①跟从,跟随。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从,依顺。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朝目标而去。如: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2)介词。
自,由。表示起点。
如:a.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b.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0.当(dāng)
(1)动词。
①担任,执掌。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②读dàng,顶替。如:募有能捕之者,当期租入(《捕蛇者说》)
(2)介词。
①对着,向着。如: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②在……时。如:当此时,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3)副词。
①应该,应当。如: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将,将要。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实词:
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一、官位升迁、任免
(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6)调:调任
(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
(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
(1)以“ …… ”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 …… ”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三、遭嫉妒或受迫害
(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指责。(5)衔:恨(6)疾:憎恨、嫉忌(7)劾:弹劾,揭发罪状(8)贾祸:招来祸患
四、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2)案(按):考察、审问(3)论:判罪(4)当:定罪(5)狱:案件(6)牒:文书
五、要求辞官回家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2)致仕:请辞官回家(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六、与政事相关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2)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七、时间
(1)表瞬间、一会、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以后: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
(一)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俄:顷刻、片刻,一会儿。《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姑:暂且,姑且。《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且: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聊: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旋:不久,一会儿。《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
寻:不久。《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
暂:暂时。《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双音节词语
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咏雪》“俄而雪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俯仰:表示时间短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顷之:不久,一会儿。《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顷刻:一会儿。《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霎时:转眼工夫。《长亭送别》“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斯须:片刻,一会儿工夫。《促织》“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少间:一会儿。《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少时:一会儿,不久。《狼》“少时,一狼径去”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弹指:比喻时间暂短。司空图《偶书》“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未几:不久,一会儿。《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无日:没多少日子。《殽之战》“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无何:不久,没多久。《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须臾:片刻、一会儿。《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一瞬:瞬间,一眨眼工夫。《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久。《柳毅传》“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有间:过了一会儿,不久。《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逾时:过了一会儿。《山市》“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二)表示时间短暂且表明时态或情态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才:刚刚,另“裁”同“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初:刚刚。《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
方:刚、正。沈复《童趣》“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一: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向:刚才。《赤壁之战》“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新:刚刚。《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乍:刚、才。《如梦令》“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猝:立即。另外卒、倅同“猝”。《五人墓碑记》“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顿:马上,立刻。《训俭示康》“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立:立刻、马上。《史记·项羽本纪》“立诛杀曹无伤。”
速:马上。《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辄:立即、就。《醉翁亭记》“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
亟:急、急忙,赶快。《郑伯克段于鄢》中“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双音节词语:
卒然:同“猝然”,突然。《孟子见梁惠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忽然:突然,表示事物来得迅速并且出乎意外。《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倏忽:表示时间短,发生突然。《山市》“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倏尔:表示时间短,突然、忽然。周密《观潮》“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八、受到诬陷
(1)中:诬陷,中伤(2)谮:zèn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诬陷,中伤(3)诬:诬陷
九、赞扬
多、嘉、称、誉、与、许、叹
十、内心嫉恨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十一、责备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十二、宽容
容、贷、恕、宽
十三、跟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京畿
十四、到往某地
如、过、诣、幸、往、经
十五、拜访
造、过、访、谒(见)、顾
十六、劝说
说、劝、规、讽、讥、谤、谏
十七、其他分类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如(到、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孤(幼年失去父亲)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阪(山坡)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典(主持)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
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用(财用、因为)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弑(子杀父、臣杀君)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9.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皇帝近侍并备顾问应对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史:记史,掌管起草文书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员外郎: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丞相:相当于宰相
1、适宜,合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要
1、重要,简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3、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4、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5、要挟。(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
6、相约,誓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7、要点、关键。(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8、希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9、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10、约束、控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通佯,表面上,假装。(儋阳为傅其奴)
5、出的.,外露的。(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许
1、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2、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3、期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处所。(不知何许人也)
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修
1、饰,装饰。(美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
2、理,整治。(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3、兴建,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编撰,撰写。(修史)
5、学习,研究。(自修)
6、善,美好。(伊中情之信修兮)
7、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幸
1、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2、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3、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行
1、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
2、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其行廉《屈》
3、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
4、行走:道芷阳间行《鸿》草行露宿《指》
5、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
6、行列:涕落百余行《孔》
7、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
8、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
9、行李:出使的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
因
1、缘故,原因。(事出有因)
2、因为,由于。(因人废言因噎废食)
3、因此,因而。(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沿袭,继续。(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陈陈相因因循守旧)
5、凭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6、依据,随顺。(因人成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7、趁机。(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8、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小见大)
坐
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
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7、坐落,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故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 ①圆规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 ①魏果去邯郸 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 ①故自号曰醉翁 ②阴风怒号 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 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 ③ 若春和景明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拌和,混合
会 ①会宾客大宴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 ①持就火炀之 ②火烧令坚 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1.备bèi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2.薄bó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策cè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4.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次cì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同上)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7.道dà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同上)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8.度dù
①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duó,推测,估计。“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
①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②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③征发。“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
④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11.夫fū
①成年男子的通称。“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丈夫。“夫起大呼”(《口技》)
③fú,无实义。“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④fú,指示代词,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12.固gù
①顽固。“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③本来。“人固不能无失”(《弈喻》)
④安守,固守。“君子固穷……”(《孔乙己》)
13.顾gù
①回头看,看。“顾野有麦场”(《狼》)
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4.故gù
①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
③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因此。“故克之”(《曹刿论战》)
⑤老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过gu
①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②犯过失。“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
16.号há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②h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h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号召。“号令召三老……”(同上)
17.间iān
①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iàn,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⑥ià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⑦iàn,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⑧iàn,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18.将iàng
①将领。“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②率领。“上使外将兵”(同上)
③iāng,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石壕吏》)
④iāng,将要。“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19.临lín
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②面对。“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③来到。“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20.令1ìng
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同上)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同上)
21.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③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2.强qiáng
①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②有余。“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③iāng,通“僵”,僵硬。“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23.去qù
①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24.少shǎ
①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②shā,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
③不久。“少时,一狼径去”(《狼》)
④shà,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25.舍shè
①旅舍。“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②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③放弃。“便舍船,从口入”(同上)
④施舍,shě。“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26.胜shèng
①取胜。“弈者胜”(《醉翁亭记》)
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③忍受。“高处不胜寒”(《明月几时有》)
27.食shí
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②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
28.书shū
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同上)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9.属shǔ
①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②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③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④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⑤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0.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②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③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31.施shī
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②,(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32.许xǔ
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⑦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
最近,为了上好文言文单元,我特意在重温《现代汉语》一书时,做了一些笔记,现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1.英语里的时态,在汉语中用动词和虚词表示。
2.“是”的特殊现象:一般来说,“是”为表判断的动词,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副词。它在动词、形容词前应该重读,表示“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
例如: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
3.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例如:可以学校,应该衣服,错。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标准:
(1)先用副词“不”鉴定出名词和非名词:不能加“不”的是名词,例如“不书本”,“书本”为名词。
(2)再用能不能带宾语鉴定出动词:多数动词能带宾语,例如“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在这里是动词。
(3)然后用能不能加“很”鉴定出形容词:大部分动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除外)不可以加“很”,例如“很宣传”。
(4)不能加“很”,又不能带宾语的,可用副词“没有”鉴定:能受“没有”修饰的是动词,否则是形容词,例如“没有羡慕”、“没有雪白”,“羡慕”是动词,“雪白”是形容词。
(5)形容词和名词有时不好区分,但是,名词可以加“有”,如“有欲望”,形容词前不能加“有”。
5.部分副词有多样词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没”既是副词又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例如:他没(有)书。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例如:他没来。脸没红。
(2)“白、怪、净、老”等词,有同音词现象,但不是兼类,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表示性质:白布、怪事、净水、老人;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表示方式、程度、范围或时间等:白跑一趟、怪好看的、身上净是泥巴、老没见他。
6.区分作为状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凡是能做谓语、谓语中心,又能做定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A、同志们[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一致”能做状语,这是形容词。我们可以这样举例论证:“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或者,“大家表示一致的意见。”)
B、对别人的意见不能[一概]否定。(“一概”是副词。)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区分“突然”(形容词)和“忽然”(副词)
7.表示时间的副词和名词的区别:相似点是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这样可以区分“刚刚”(副词)和“刚才”(时间名词),顺带提下,“最近”也是时间名词。
5
1.或(hu)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2.及(jí)
(1)动词。
①赶得上。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等到,到了。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3)连词。
和,同。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急(jí)
(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如:或王命急宣(《三峡》)
②赶快,快速的。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
4.假(jiǎ)
(1)动词。
①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
虚假的,不真实的。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5.间(jiàn)
(1)名词。
①读jiān,中间。
如: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b.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②读jiān,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读jiān,里面,之内。如: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④一会儿。如: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动词。
①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断,隔绝。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量词。
读jiān,用于房屋。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4)副词。
①暗中,偷偷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间或,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见(jiàn)
动词。
①看见,见到。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见识,引申为知道,领悟。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③会见,拜见。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④读xiàn,同“现”,表现,显现,出现。如:才美不外见(《马说》)
7.将(jiāng)
(1)名词。
①武官名。
如:a.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出师表》)
b.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②读jiàng,将领。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动词。
①搀扶。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②想要,打算。如:公将战(《曹刿论战》)
③读jiàng,带兵,统帅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副词。
将要,想要。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连词。
和,与。如: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
8.进(jìn)
动词。
①做官,出仕。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②进献。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出师表》)
③进谏,劝谏。如: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9.尽(jìn)
(1)动词。
①没有,空。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②用尽,使之达到极限。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已尽无齿(《捕蛇者说》)
③把食物吃完,用尽。如:尽其肉(《黔之驴》)
④全部取得。如: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隆中对》
(2)副词。
表示范围,全部,都。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50.居(jū)
动词。
①居住。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处在,位于。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③停,停留。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二、通假字归纳: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
(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
(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
(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
(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
(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
(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
(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
(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
(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
(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
(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
(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
(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
(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
(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
(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
(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
(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
(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
(29)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
(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
(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
(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
(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
(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
(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
(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
(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
(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
(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
(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
(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
(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
A. 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
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
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
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
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
B. 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
程度副词:
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
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
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
范围副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
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
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
时间副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
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
情态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
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
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
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
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
C. 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
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
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
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
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
D. 表结构的虚词。
结构助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
E. 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
(四)文言虚词举例
①、之
(1)结构助词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语气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
②其
作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
○3以
作介词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
作连词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 而
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
5. 乃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
6. 于
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给
7. 为
作介词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⑨所
所与“以”结合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
作介词结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⑩乎
作语气助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
作介词
“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相当于“于”,作“对”讲
1、顾
①《说文》“还视也”。“顾”转过头来向后看。(回顾;回头看。)
②探望,拜访。③顾念。引申:关心,照顾。
④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⑤副词,反而,却。
2、归
①《说文》“女嫁也”。(春秋以后多用“嫁”)
②最初是离家远行又回到故处的意思。(妇女出嫁,实际上是返回母亲所从出的'氏族。)(返回)
③归还④归附,归属。又:归到一处。
3、观
①《说文》“谛视也”,《正字通》“远视也”。(看;观察;考察)
②观赏;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③名物化之后,把宫廷大门外两旁的为观察了望而建的高大建筑叫“观”。后来把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也称“观”。
④道教的庙宇,道观(后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