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青春期孩子动不动说「活着没意思」, 你的回应真的很重要……

2024-11-15 08:30    教育考试    来源:网易新闻


青少年对死亡的敏感和直白表达,往往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他们无法找到更合适的方式来传达内心的痛苦。

孩子提到死亡,是在向父母倾诉负面情绪,希望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的。

作者:Nancy,本文根据游小挺直播内容整理。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最近朋友跟我诉苦,说女儿进入青春期,像换了个人。以前活泼小可爱,现在动不动就把“死了算了”、“好想死”、“活着没劲”,挂在嘴边。

朋友刚开始很震惊很心疼,跟女儿谈了几次,告诉她世界很美好之类。听多了就麻了,还忍不住吐槽:“有本事你死一个我看看,吓唬谁呢~”事后又很后悔,担心会恶化孩子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说“想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上周,蓝橡树邀请到游小挺老师来到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解读青春期孩子「厌世」的潜台词。

*本文根据游小挺老师的直播内容整理,以第一人称叙述。


游小挺老师,十余年从业。

有近5000小时青少年和家庭个案咨询经验,

曾为上海多所顶流国际学校提供心理咨询。

( 受访者供图)

当孩子用“想死”,

去表达内心痛苦

有的孩子把“真没意思”,“不想活了”挂在嘴边,大人在听到往往第一反应是恐惧,或者愤怒:我每天这么辛苦,为什么你不珍惜,还不想活着?

要知道,青少年大脑跟成年人的不一样,他们对生命的眷恋没有大人那么深刻,他们对死亡的直白表达,往往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他们无法找到更合适的方式来传达内心的痛苦。

孩子提到死亡,是在向父母倾诉负面情绪,希望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的。此时,父母可以放下自己的立场,不急于灌输道理,耐心地去倾听,帮助孩子找出内心的困扰。


面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要保持中正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当家长可以俯下身倾听孩子,和孩子关系平等,就算孩子真遇到什么麻烦,他们也能从家庭得到有效支持。

还有一点很重要,家长要避免将自己情绪压到孩子身上,在自己感到不安时把焦虑和烦躁传递给孩子。

一个大人如果自己都活得很不开心,回家后经常抱怨,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一切,给孩子留下生活很沉重的印象,让他们怀疑:是不是长大后我也会这么痛苦?从而失去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其实不太愿意跟父母倾吐心声,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微妙,有时候会处于疏离、冷漠甚至对抗。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喜怒无常,父母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相对的稳定平和。

首先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给孩子留足够的私人空间,让他去沉淀,休息和思考,支持他的合理需求。

如果是讲到了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很少会有父母能保持稳定冷静的态度。一个建议是:当自身情绪不佳时,告知孩子“我需要一点时间调整情绪,等我处理好之后再和你好好聊”。这种沟通方式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避免了情绪冲突。

按照孩子的节奏

稳定内核抵抗外部压力

孩子表达“厌世”的原因,也是动态变化着的。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影响力很大。长大后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学业压力,升学考试、人际关系等。尤其当学习压力成为整个家庭的压力,父母守住自己的情绪稳定对孩子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父母不要怕老师批评,尤其不要把老师的批评用怒火形式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平添孩子的焦虑和对学校的抗拒。家长与老师好好交流,保持沟通,才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技能、健康成长。


在学习上,我跟孩子有一个默契:他为自己的学业负责,不让老师来找我。当然并不是从一开始我们就互动得很好,这种互动模式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当我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也会玩游戏,但不会沉迷,平衡学习和娱乐。最后,我成了不那么焦虑的妈妈,孩子也有了学业上的成就。

现在的大环境,整个东亚都非常卷。大家被灌输的价值观是:你要优秀才有价值。因此竞争就很激烈。

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随大流汹涌向前。可以不加剧竞争、不做无谓竞争、也不畏惧竞争,我们还是有希望从大环境里突围出来。

根据孩子自己的节奏来,孩子的身心发育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

孩子六七岁前,处于情绪脑主导发育时期,要允许和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当他的情绪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育,智力、理智和逻辑能力都会随之增长,这就是情绪脑发育起来以后才能启用理智脑。

反之,如果在这个时期塞给孩子大量数学课逻辑课,是不合理也是不尊重科学的,孩子不仅接收不了知识,甚至还会抑制这部分能力的发展。

尊重孩子的发育节奏和天赋特长,不人云亦云,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他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有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内核,也就可以抵抗外界的风雨和压力。

点击图片,开始选购


四种回应方式

导向不同结局

当孩子表达出负面情绪时,亲子的互动模式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父母擅长春风化雨,疏解孩子烦躁情绪;有的父母则如临大敌,小题大做,把孩子导向一条弯路。

1、母婴时期式互动

母婴时期的互动模式影响深远。如果小婴儿得不到妈妈及时的回应的话,他们心里的缺失会在日后出现迹象。

和孩子一起欢笑,夸奖孩子。孩子烦躁时,摸摸他、安抚他。父母始终以孩子的感受为主体,配合回应,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主体性会非常强,因为他的感受是可以始终被确认的。

这是母婴时期的互动模式,三岁以后,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进入比较正常的状态,父母安住在自身的同时,能积极回应孩子的感受即可。

2、盲盒式回应

自己高兴的时候就让孩子过来,自己不高兴了就说孩子烦让孩子走开。

这种就是以自己的感受情绪为主体,而把孩子的感受置之不顾。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他人的情绪会很敏感,他的社会能力也会很强,会是一个能察言观色的“人精”。

孩子每天像在“开盲盒”一样猜测爸爸妈妈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没有规律的未知刺激,很容易让孩子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干扰,而陷入情绪低谷。

3、冷漠型

  • “妈妈我今天篮球比赛拿第一名了。”“你去把裤子洗了,你裤子脏了。”

  • “爸爸我今天很不开心。”“知道了。”

冷漠型的家长不会对孩子的情绪有反应,面对孩子的情绪永远就是这种冷冰冰的回避状态。他们眼中的乖孩子是什么情绪都不要有,被冷漠型抚养长大的孩子,容易感到被忽视,形成情感缺失。

4、反驳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永远在给孩子泼冷水。

孩子说“开心”,他反问“有什么好开心的?”;孩子说“这个人对我很好”,家长就说“你看走眼了,他怎么可能会对你好?”

孩子所有感受在家长那都只能得到否定,导致孩子的自我感知和情感表达受到压制。


上述四种方式最健康的毫无疑问是第一种。特别是在孩子小时候,家长能够识别并回应他的感受,亲子互动就会很愉快。孩子的主体性也比较强,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他也能够识别并尊重别人的感受。

希望各位家长可以自查,避免成为另外三种类型。

无论忧伤快乐

都是生命的体验

当孩子把“想死”挂在嘴上,表现出比较低落的情绪时,其实是最考验亲子关系的时刻。

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腻在一起”、“融为一体”,而是彼此既有界限,又能去互相尊重的交流,这个尺度跟父母的人格成熟度有关。

如果父母内心有创伤,就会不由自主的把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承担了两个人的生命重量,一份忧愁会加倍。

反之,如果父母内心充盈,他们能托举住孩子的低落情绪,帮助他度过压力时刻,那一份忧愁就很快会烟消云散。


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一些界限感。

就是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允许他低落一会儿,生活不可能时刻都充满着激情,总有潮起潮落,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只是理解和陪伴,而不是说教。

眼看孩子在困境中,父母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关心都特别多,他们付出了很多,结果搞得大家都不开心,究其根本,是中国式家长喜欢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到孩子的情绪起落。

其实现在小朋友的智商其实都很高,也都想得很通透。如果你觉得养育孩子很累,真相可能就是:你参与过度了。

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情绪,说到底是他自己的事,一定要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也羞愧内疚。

如果你责骂他,他就有一种感觉: 我本该应该内疚的,但你现在的愤怒把我的内疚释放掉了,我不需要再为自己的学业内疚了。 情绪问题也是如此,他需要学会慢慢自己找到出口。

父母要放下对孩子太多的期待,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我们要理解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来体验的,无论是成功失败,还是快乐和痛苦,都是来自生活的礼物。

希望家长们放宽心,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养料和财富。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5

新的一年

继续成为懂教育的父母

点击图片,进入下单页

12个教育话题

从根源上理清思路

在2025年的教育日历中,我们精选出青春期、性别教育、友情、健康生活等12个话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洞见。


其中既有脑科学的原理、也有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知科学的发现。用这些专业知识去武装大脑,成为内核更坚定的父母。

当12个月过去,在365天的陪伴下,渐渐建立稳定的内核,直面孩子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

每天一个教育理念

通俗易懂,轻松掌握

越来越觉得,父母的认知高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在有高度之前,你得先有认知。

蓝橡树教育日历坚持6年的初心,就是帮中国家长找回教育常识,把「送分题」答对。

比如:

  • 为什么现在抑郁的孩子那么多,当孩子说“活着没劲”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 让孩子精力充沛、轻松不累的高效学习法真的存在吗?

  • 在人工智能时代,什么职业能让孩子不被淘汰?

  • 最初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但让身体健康的科学方式我们真的了解吗?

家庭教育的难度在于,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都不一样。你很难照抄别人成功的经验,只能将这些理念内化,运用起来才能如鱼得水。

待办事项 每日小结

得心应手的每一天

蓝橡树教育日历,除了让你日有所思之外,也可以成为你得力的生活助手。

今年的日历延续去年备受好评的「备忘录」「小结」功能。在设计上大气简约并存。我们坚持多功能、可持续的经典实用、多场景使用路线,送人也非常体面哦。


写一写、做一做,配合蓝橡树少年日历,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每一天,让亲子时光变得更有意义,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


人是需要仪式感的动物,每日一撕,开启全新的一天。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5

火热售卖中

父母稳住内核,孩子就能稳住人生

(点击图片,开始选购)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