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翡翠(fěi)榛子(zhēn)蜜饯(jiàn)掺和(cān)
B.骡马(luó)娴熟(xián)唾沫(tuò)僧人(sēng)
C.敦厚(dūn)机杼(zhù)正月(zhèng)獠牙(liáo)
D.演绎(yí)吞噬(shì)脱缰(jiàng)杏仁(ré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哄堂大笑 C.截然不同 D.悬灯接彩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花重/锦官/城
B.札札/弄/机杼
C.江船/火/独明
D.迢迢/牵牛星
4.《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二、填空题
5.根据你所掌握的习俗寓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看年画,猜寓意,写成语。
_______ ______
(2)元宵节时吃汤圆:______________
6.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日夜不(____) 张灯结(____) 行(____)积德 能歌(____)舞
(____)堂大笑 随心所(____) 两(____)三刀 赞叹不(____)
(1)唐东杰布表演藏戏,就是劝人(__________),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__________)的七兄妹。
(3)今年的元宵节晚上,街上(__________),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4)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们(__________)。
7.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横线上。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________
(2)他惊异得喊起来了。________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除夕真热闹:要做____、穿____、贴____、吃___,放___,还要____。
(2)《寒食》是唐代诗人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此诗前两句写的是_____风光,描写了整个_____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______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_____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3)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____的,_____代表威严;______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_的,象征其__________的性格。
(4)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5)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O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记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xuàn)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0.填入第五自然段中括号内最适当一项是( )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11.用横线画出叙述腊八粥做法的句子。
12.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找出与结尾处相照应的语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14.联系上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内容的特点来看,文章中写“我”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