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抒情性特征
【关健词】穆斯林的葬礼;散文化结构;抒情性特征
内容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叙事性。除此之外,小说在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散文化结构及多种抒情手段的运用;大量恰如其分的引用诗词,体现出诗意化追求;选用“月”、“玉”等意象贯穿作品始终,使作
小说的抒情性源远流长。宋人洪迈称唐传奇为“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鲁迅赞其“缠绵可观”,至《红楼梦》更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五四之后,中国现代小说的抒情性大大加强,甚至在情节叙事的主流之外,出现了一个重要支流——散文化抒情小说。1920年,周作人提出“抒情诗小说”的概念,鲁迅更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故乡》、《社戏》、《鸭的喜剧》、《伤逝》为现代小说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新时尚。其后,许多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师陀、孙犁等都秉承了小说这种诗化、散文化的创作倾向。而到了新时期,一脉相承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在消弭个性和人格标的的俗化洪流中,以怀恋和审美、以守望和排拒体现人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