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缺口与出路
养老金关系民众切身利益, 近几年不断有关于个人账户空账的报道。而官方
公布的数字表明养老基金历年都有结存,如 2011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
结存 1. 94 万亿元。那么,养老金到底有没有和缺口,我们退休能拿多少养老金?
要指出的是,不同版本说的“缺口”口径并不一致,反映不同层面的问题。
有三个口径,第一种为当期累计的账面余额, 即历年养老金收入和支出相抵之后
的数额,上面的 1. 94 万亿元就是这个概念。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养老基金收入
包括缴费收入和财政补贴,其中财政补贴大约占 15%,2010 年财政补贴为 1965
亿元。如果扣除财政补贴,结余虽仍为正,但会大幅下降。且地区问差异较大,
上海、福建、天津等已收不抵支,而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等地结余较
多。
第二种口径为当期账面余额与应当累积的余额之间的差距。1990 年代中期
个人账户开始设立,每个月缴费工资的 噶进入个人账户,理论上可得到个人账
户总的规模,若当期的账面余额小于当期个人账户应当累积的数额,则养老基金
就存在缺口。用这个口径度量,可以肯定缺口存在,有估计认为是 1. 76 万亿元。
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缴费一部分进入统筹账户, 用于支付当期退
体人员的养老金,另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投资累积。 但由于统筹账户部分严
重收不抵支,只好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使大部分地区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
无可投资。
第三种口径是预计的养老基金收入和养老金承诺之间的差距, 实际将未来的
缺口也包含在内。 养老金承诺指的是,按照政策,某一时期所有参保者现在和未
来需要领取的养老金总额, 预计的养老基金收入是可以用于兑现上述承诺的养老
保险缴费总额。随着人口老龄化,今后缴费的人数趋于下降,因而这个缺口十分
可观。但这一估算隐含诸多假设,如老龄化速度、工资增长率、贴现率等。由于
未来不确定性很多,其估计结果只能是一个参考。
上述三个口径层层递进,反映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对普通参保人而
言,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缺口?
首先,在未来较长时间内, 我国养老基金的账面余额仍可平衡。一是财政补
贴仍有空间,近年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占财政支出比例只有 2左右,
可进一步提高 提高国企红利用于补充养老基金的比例也是一个增收并道。另外,,
社保基金积累了大约 8000 亿元的资产,可用于应对突发性的缺口。二是覆疼面
还可进一步扩大,当前参保职工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不到 60%,今后若不断扩
面,则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改善现金流。
关于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如果养老基金来源可以有保证,,则空账并不会影响
养老金,养老金可按预定收益率给付。事实上,对于是否要做实个人账户也有争
议。一方面, 个人账户能否获得预期收益是有风险的,我国当前的投资管理能力
较弱,资本市场不完善,存在诸多限制个人账户运作的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经
济增长速度仍较高, 采用以年轻人缴费刚养老年人的现收现付制模式, 收益可能
超过个人账户。
其次,长远看,养老保险收益一代不如一代是必然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
制度是以当期年轻人的缴费支付当期退休人的养老金, 由于在建立初期有一些人
没有缴过保费或只缴了很少的保费就开始享受养老待遇, 所以这个制度早期加入
的人,其收益率很高,随着老年人占比增加,越到后面,新加入的年轻人在其中
的获益就越少,某种程度上是在为前面的人买单。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是在
20 世纪初推出,当时人口出生率较高,到了人口老龄化时代,这个制度固有的
缺陷就突显出来了。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改革, 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老
兄化问题。一种改革模式是改变现收现付制,建立个人账户。 但改革不是在白纸
上进行, 这其中有很多人的缴费已被退休者用掉,他们的个人账户要有新的资金
补充,这个转轨成本由谁承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
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由于转轨成本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实际上仍是现收
现付, 个人账户空账, 而且缴费率很高。 因此,对现收现付制进行改革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