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儿网络大学中美实证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引起的世界贸易失衡作者XXX学校稻壳儿网络大学学院XXXXXXXXXX专业XXXXXXXX教师张三XXXX年X月中美实证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引起的世界贸易失衡一问题提出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年中国贸易顺差额占的比重达到了历史最高的而美国则经历了更长时期的贸易逆差自年起美国就出现持续至今的贸易逆差并在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事实上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只是近年来全球贸易失衡的缩影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存在着贸易失衡现象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可分析得出年间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是世界主要的贸易逆差国这三个国家在此期间的贸易逆差总规模超过了万亿美元占贸易逆差规模前位经济体逆差总规模的其中美国一国的贸易逆差规模就占了约与贸易逆差来源国相对集中的情况不同贸易顺差来源国则呈现一定程度的多元化至年贸易顺差额前位经济体分别包括个东亚经济体个其他地区发达经济体和个石油输出国在这一时期内三类经济体贸易顺差额分别占贸易顺差前位经济体顺差总规模的和贸易失衡不仅普遍存在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且贸易失衡的程度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总而言之全球贸易失衡现象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失衡的持续扩大也给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对贸易逆差经济体而言大规模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导致其债台高筑甚至引发债务危机大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风险事实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欧盟国家爆发的一系列债务危机如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等国爆发的债务危机都与较长时期的贸易逆差所导致的外债积累有着密切联系与此同时贸易逆差经济体也往往以调节贸易失衡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致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频发而对贸易顺差经济体而言长期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另一方面则直接引起外汇储备的激增而美元的不断走弱则将使得它们蒙受高额损失从而加大了它们对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已有文献从多个视角对全球贸易失衡进行了解释主要观点包括经济增长差异论储蓄过剩论汇率操纵论和金融市场发展差异论等等经济增长差异论主要认为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引起美国进口需求规模扩大从而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以及日德等国的贸易顺差储蓄过剩论则认为东亚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的高储蓄率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而外汇储备回流美国又导致其实际利率下降和资产价格上升进而通过财富效应引起美国居民消费率的提高最终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汇率操纵论则指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东亚经济体通过有意低估本国货币来获得巨额的贸易顺差进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而这也导致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逆差金融市场发展差异论则认为金融市场欠发达的经济体投资渠道相对较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较差因此只能将资本输往金融市场发达的经济体而这又导致了全球贸易失衡第一种观点显然缺乏足够的解释力甚至与当前的现实情况相悖近年来东亚经济体一直保持着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而东亚地区却保持着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第二三种观点则过分强调东亚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事实上全球贸易顺差不仅仅来源于东亚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部分发达经济体也是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国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只是全球经济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贸易顺差并非这些发展中经济体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只是当前全球经济秩序下比较优势的实现最后一种观点则强调金融体系失衡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从逻辑上来看贸易失衡更应该根源于实体经济结构的失衡而金融体系发展差异只是为贸易失衡的持续提供了条件本文认为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转移所引起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年代随着交通运输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达经济体开始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东亚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地区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开始向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连续的国际产业转移也促成了当前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专业化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主要从事高端制造产品的生产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则主要生产相对低附加值的制成品而石油输出国则大量生产和出口石油在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洞化现象而这一方面使其需要大量进口制造产品以维持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特征严重削弱了其出口能力最终引起长期性贸易逆差而东亚经济体则很好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量吸纳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从短期来看这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出口导向性生产的产品大量回流母国或销往其他经济体从而促成了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从长期来看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东亚经济体在短时期内成功地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大大提高了本国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从而实现了生产能力的飞跃致使整个东亚地区成为全世界制造产品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并通过持续性的贸易顺差来为全世界提供制造产品二国际产业转移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年代以来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已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时代此时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其从事传统制造业生产的竞争优势明显下降因此发达经济体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新兴工业经济体转移而本国产业结构开始向服务业倾斜这种不断持续的去工业化过程导致发达经济体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而制造业明显萎缩从而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特征表显示了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这一变化趋势自年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产值占的比重显着下降如美国从年的下降到年的英国从年的下降到年的即使从事高端制造业的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而东亚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由于承接了大量的国际产业转移制造业比重则不断上升从各经济体的横向比较来看近年来贸易逆差的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到之间的水平不仅大大低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到也明显低于贸易顺差的发达经济体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从统计上粗略地显示出制造业越萎缩的经济体其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越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洞化趋势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将制造业从本国转出的必然结果其直接后果是引起国内制造业产品生产能力的严重不足而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需求往往十分旺盛同时服务业生产也需要大量制造业生产的资本商品因此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这一不断扩大的供求缺口从表可以看出自年以来各贸易逆差的发达经济体的货物进口系数都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的出口系数在年甚至超过了也就是说进口的货物甚至超过了本国生产的货物这都表明这些发达经济体国内商品生产能力的不足以及对进口货物的高度依赖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多数服务具有不可贸易性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要远低于货物当发达经济体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后其服务业的优势不能以出口的形式表现因此其出口能力必将大大被削弱从表可以看出年至年期间贸易逆差的发达经济体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所有经济体货物的出口系数都远远大于服务的出口系数这显示出服务相对于货物较差的可贸易性而产业结构越向服务业倾斜其产品出口能力将越弱三国际产业转移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历史背景下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成功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加入到全球生产网络当中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快速起飞的统一模式而这种发展模式对贸易收支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能有效弥补发展中经济体国内资本的不足并在短时期内提高产品生产能力据估算至年期间中国台湾地区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而至年约为在至年期间新加坡约有的国内资本形成来源于国际借贷在此之后则主要依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年在新加坡经营的外国公司占公司总数的并为制造业部门创造了的增加值年代以后东盟三国开始大规模引进日本和四小龙的直接投资以泰国为例泰国在年吸引了亿美元的日本直接投资这一金额是年间日本对泰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倍而中国台湾在同一时期内是泰国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不仅如此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吸收的直接投资大多属于效率寻找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本等优势资源而这种类型的外资企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向性大部分产品被返销母国或被出口到其他发达经济体因此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中有较大一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型生产引起的以中国为例中国自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此同时持续性的贸易顺差开始出现长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海外贸易行为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引起的贸易顺差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额的比重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到年中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对外贸易顺差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直接造成的见表国际产业转移不仅弥补了东亚发展中经济体资本的不足还大大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例如韩国主要依靠国外借款来购买成套技术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进和创新年间韩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主要是通过当地企业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合资的方式来引进技术通过引进技术新加坡和台湾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年新加坡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年间甚至高达年间台湾制造业部门的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长也达到了东盟三国也主要通过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来引进先进技术以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为例其通过本国企业与日资企业合营的方式获得日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这些技术也帮助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业开始起步随后逐步从汽车装配销售等下游环节向生产各种零部件等上游活动转变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汽车的国产化伴随着国际产业的不断转入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见表年代四小龙引进了纤维服装及饰物玩具钟表鞋类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第一次升级自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和中国台湾有选择性地引进钢铁化学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第二次升级年代后期开始韩国和中国台湾进一步引进电子汽车电脑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两个城市经济体则引入银行和金融行业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第三次升级马来西亚等东盟三国以及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只是在时间上相对滞后一些综上所述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关键生产要素的积累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持续性的贸易顺差正是源自这一特殊地位四国际产业转移导致全球贸易失衡的实证检验数据来源和检验方法说明由于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的数据来检验国际产业转移与贸易失衡的关系本文选取的实证检验变量包括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用表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用表示中国和美国净出口额分别用和表示该变量为正意味着贸易顺差反之则为贸易逆差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与以及与的关系笔者收集了中国年间以及美国年间的相关数据其中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净出口额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净出口额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净出口额的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因此先利用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将其转化为以美元为单位进一步所有数据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去除了价格因素转换为实际量对于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首先需要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平稳性如果两个变量皆为平稳序列则可直接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并通过因果检验考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如果两个变量皆不平稳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平稳即序列为一阶单整则需要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再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检验方法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由表可以看出所有变量本身均不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全部变为平稳因此都为一阶单整序列需要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本文使用两步法来检验两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具体方法是先对两组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为平稳序列则意味着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以及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由表可以看出两个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均为平稳序列表明两组变量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估计系数来看的系数显着为正表明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越大贸易顺差规模也越大而显着为负则意味着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越大其贸易逆差的规模也越大这一结果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符从判别系数来看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大概能够解释中国的贸易顺差而对外直接投资大约解释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见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贸易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表明两组变量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见表可以看出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贸易顺差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因果关系不成立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其贸易逆差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因果关系亦不成立五结论与启示全球贸易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将本国的制造业转出直接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空洞化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其对海外制造产品的高度依赖以及本国出口能力的严重不足从而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东亚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转移积累了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并通过持续的贸易顺差向全世界输送制造产品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对国际产业转移与贸易失衡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以上观点从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于贸易逆差的发达经济体而言依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能改变本国的产业结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只有重整制造业实现二次工业化才是解决贸易失衡的根本之道而对于贸易顺差的典型代表中国而言未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将削弱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事实上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已出现了向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转移的苗头这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在全球国际分工当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华丽转身参考文献蔡兴刘子兰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贸易逆差国际贸易问题沈红芳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林玲于娟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背后的国民逆差亚太经济安忠荣现代东亚经济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