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事迹,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认识到日军暴行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空间上遍布中国大地,时间上贯穿整个侵华战争期间,能够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整体把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收集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数据图表等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日本侵华罪行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 《田中奏折》极其露骨提出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 从上面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学生回答]对外侵略扩张,谋取东亚霸权。
[讲]是的,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侵略中国是既定的国策。
[问] 除了上述的历史原因外,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还有哪些背景?
[学生回答]略。
[投影] 日本方面: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直接原因:1929年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欧美方面: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中国方面: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问] 日本制造一系列的侵华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投影]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1月,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日本扶植傀儡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向长城进犯
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意欲分裂华北
[问] 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应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讲] 国民政府方面: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中国共产党方面:1935年8月1日,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
爱国学生方面:华北事变激起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国民党爱国官兵方面: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授。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问]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起内部爱国将领强烈不满,终于引发了“西安事变”,这场事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
[讲]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问] 日本侵占东北以后,野心更加膨胀 ,妄图占领整个中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七七事变。
[讲]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问]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界深知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条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略。
[投影]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1937年8月下旬,召开洛川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