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以唯物史观透视当时的世界形势,说明中国落后挨打的必然性。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使学生能够将鸦片战争置于当时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思考,培养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简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外国侵华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 直到今天,还不乏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一定剃阴阳头,扎辫子,一脸菜色吃不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