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 语文 教案
主备教师
执教学校教师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对3首古诗词的句意理解
教学难点
文章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与感情。以及学生的感触与理解。
教学准备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