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2.(1分)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3.(1分)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 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C.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4.(1分)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七号
5.(1分)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6.(1分)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1分)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8.(1分)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 《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 《袁隆平:东方“稻神”》C. 《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 《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9.(1分)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此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A. 发现了青蒿素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 参与研制原子弹 D. 参与神舟一号飞行试验
10.(1分)2021年5月22日,伟大的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他生前研究的是( )
A. 杂交水稻 B. 青蒿素 C. 文化事业 D. 航天科技
11.(1分)2022年中国航天航空事业捷报频传,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5月14日,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钱学森——组织研制原子弹、氢弹 B. 袁隆平——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C. 屠呦呦——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2.(1分)在成都市郫都区坐落着全国唯一一个经其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在2022年清明节,现实中网络里满满对他的深深眷念。“不闻名利事,求黎庶满仓廒,似立地神农,慈容永在;只为米粮香,做黄牛丰稻菽,怀凌云国士,湘水长悲。”此人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13.(1分)中国曾经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多次国际盛会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实力的提升 B. 综合国力的提升C. 国际地位的提升 D. 科技力量的提升
14.(1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说:“那不仅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该成就( )
A.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D.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15.(1分)如表所示诗歌的内容,赞誉的是( )
制药敢将顽疟治,临床能把病根除 悬壶诺奖青蒿素,济世中医圣手书
A. 钱学森 B. 翟志刚 C. 屠呦呦 D. 杨利伟
16.(1分)钱学森曾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强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
A. 人民群众的努力 B. 苏联等国家的倾力帮助C. 科技人员的贡献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7.(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 鲁迅 B. 莫言 C. 路遥 D. 冰心
18.(1分)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19.(1分)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上的新闻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早见。藤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
A. 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B. 第一顆原子弹爆炸成功C.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D.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0.(1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中哪一项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C. 籼型杂交水稻 D.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21.(15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反映了我国水稻栽培在世界历史上怎样的地位?图2的秧马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请另举一例宋朝水稻种植的成就。图3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获得了什么称号?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共同思想?汉唐多数统治者贯彻这一思想,出现了诸多“治世”。请举三例。 材料三:
3.分别指出材料三图4、图5、图6所反映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保证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请你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农业、医学领域成就显著。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研制了一种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新药物,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与材料一中图1人物及文字表述有关的发明是什么?图2中书的作者是谁?与此书同一个朝代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哪一部?
2.材料二中的“原子弹、氢弹”合称为什么?“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什么?屠呦呦科研团队研制的抵抗疟疾的新药物是什么?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谈谈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屠呦呦,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相关史实。“青蒿素”“抗疟”“青蒿截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屠呦呦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邓稼先是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屠呦呦是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是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相关史实。“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青蒿济世、科研报国。1971年,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她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A项符合题意。B说的是邓稼先,C说的是袁隆平,D说的是中国航天员,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屠呦呦的主要贡献。
4.【答案】A;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
5.【答案】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选项BCD均与“粮食”无关,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袁隆平的贡献。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6.【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可知,从2017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3.42万亿、2.46万亿、1.45万亿;2020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4.29万亿、3.39万亿、1.92万亿。我国的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无法从图示中反映出来,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近年来我国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发展等相关知识,注意柱状图的正确识读。 此题主要考查了近年来我国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发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符合题意。A是焦裕禄的评价,B是指王进喜的事迹,D是对雷锋的评价。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袁隆平。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8.【答案】C;
【解析】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可供参阅的书籍是《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邓稼先、焦裕禄、袁隆平、雷锋的事迹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