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

252阅读 | 8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2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4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5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6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7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8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10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doc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旅人 上传于:2024-06-01
岳麓版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1、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来强盛国家 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 (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2、意义: (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学派 1,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 庄子 :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 道家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法家(战国,秦朝是最受重视的学派) 李悝 : 在魏国变法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 法家的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的学派)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墨家“兼爱”:爱无差等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儒家“仁爱”:爱有差等 三:儒家思想 (一)春秋:形成(孔子) 1、政治思想: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 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4、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 1、孟子 思想内容: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荀子 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天命”是指自然规律 (三)秦:低潮(焚书坑儒) 1、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2、范围 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 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四)西汉(汉武帝时):社会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要加强思想控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加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 (2)评价: 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 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教育体系建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中央:太学(汉武帝创建) 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 (2)地方:郡国学校 3、科举制——儒学经典成为考试内容 兴起:隋唐 考试内容:儒学经典 影响:积极: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消极: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注意:汉朝的儒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 (五)宋明:理学阶段(儒学的新发展) 1、背景: (1)儒学的困境: 原因:汉末魏晋,受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进一步动摇; 唐末五代,已沦为笺注之学。 (2)儒学的复兴: ①唐中后期:先声——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 ②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人物:北宋士大夫 条件: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主张:“尊王攘夷”和“华夷之辨” 作用: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创立过程: (1)创立:北宋五子 程颢、程颐(“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2)成熟: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①主要贡献: A、理学体系: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修养论:学习需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且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 “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天理”的实质是指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B、儒学经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注意:宋朝的理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明朝) 心学出现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 ①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②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明代王守仁(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之心,“灵明”是人的心,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和“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理学的评价: (1)积极: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 (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 (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 一:出现批判儒学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源)2,封建专制制度的衰弱3,西方思想的影响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反正统意识 思想主张:第一,反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第二,反对以“圣人”(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的倡导者,注重实学。 4,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七)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对儒家的态度 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减少改革的阻力。 (八)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对儒家的态度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其目的是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科技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造纸术 :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影响:最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有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3,火药 :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 4,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15世纪活字印刷经波斯传入欧洲。 影响: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特点) 1、优点: 有许多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观点(孔子); 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合理意义的(荀子、老子)。 2、不足: 传统的儒家思想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究和技术的终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二、艺术 (一)书法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图画,由象形字抽象后形成汉字。 (2)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朝)——草书——楷书——行书(盛行晋代) (3)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 不同时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及特点 秦:李斯(篆书)——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行书)——元:赵孟fu(楷书)——明:文征明、董其昌(行书) (二)绘画 1、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颜料。 2、分类:从题材、表现和艺术风格进行分类。(见教材29页) 3、代表类型: 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 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风俗画(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 (三)篆刻艺术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即是用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篆书刻成的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玺印”、“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印”或“印章”等。 篆刻艺术真正形成是明代,贡献最大的人是文彭(文征明的儿子) (四)京剧艺术 1,京剧的产生: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道光二十年至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徽班,汉调的合流,并吸收昆曲、秦腔,京腔形成了京剧。 2,艺术特点:①综合性: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 ②虚拟性: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 ③程式性:表演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3,京剧角色:生(男人),但(女人),净(粗狂的男人),末(思维糊涂的老年男子),丑(机敏,滑稽的男或女) 4,京剧脸谱:红色:表示忠勇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勇猛,正直(如张飞,包拯);白色:奸诈狡猾(如曹操);黄色:凶猛残暴(如典韦) 三、文学 (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2.《诗经》的内容 (1)《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2)《雅》: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 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 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楚辞: (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代表作《离骚》 (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 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