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B.为藏族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
C.彻底粉碎了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分裂祖国的阴谋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3.小明想看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他应选择
A.《血战台儿庄》 B.《大决战》 C.《上甘岭》 D.《暴风骤雨》
4.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生产技术提高 C.工业发展推动 D.土地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改革开放
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7.在1949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上,游行队伍中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或坦克,更不用说飞机了。然而,1956年在长春第一批国产汽车诞生了,接着沈阳也产出我国首架喷气式飞机。这表明
A.我国开始跨入先进工业国行列 B.我国工业化速度很快
C.我国国防事业进入现代化 D.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8.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理论探索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9.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它创作的背景是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10.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 D.四五运动
11.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
A.彻底消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12.20世纪80年代,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承包的土地喜笑颜开。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土地改革 B.粉碎四人帮
C.实行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是在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C.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D.中共十二大后
14.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根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他的思想是
A.实行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企改革
16.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③香港澳门回归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D.包装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8.建国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港澳回归中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步伐。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立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
19.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20.1972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一次“越洋握手”,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隔绝。它发生在
A.重庆谈判时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
C.中日建交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
21.建国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实施
A.建立人民空军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863计划”
22.他“感动中国 ”,也“感动世界”,因为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詹天佑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23.1980年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863计划 ②实施素质教育 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④开始恢复高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场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7分,27题18分,共35分)
(17分)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右图),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有企业“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看待改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5分)
27.(18分)“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发展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