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和考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隋炀帝即位后,政治中心东移,迫切需要改善黄河、淮河、长江间的水上交通,以便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为此隋炀帝( )
A.开凿大运河 B.营建东都洛阳 C.创立科举制 D.灭陈统一全国
2.表是唐朝某位皇帝在位时的功绩。据此推断,该皇帝是( )
政治
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经济
改革税制,国力鼎盛
对外
鉴真东渡,弘扬佛法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历史文物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下列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雨中耕作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唐朝墓葬的东罗马金币
A.人们生活富足 B.农业精耕细作 C.民族交往交融 D.社会繁荣开放
4.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
A.黄巢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
5.《旧唐书》载:“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导致( )
A.唐朝灭亡 B.文化凋敝 C.人口锐减 D.藩镇割据
6.有这样一个政权,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南宋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 )
A.女真 B.党项 C.契丹 D.蒙古
7.《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道签书施行”。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目的是( )
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 C.削弱宰相的职权 D.防止武将专权
8.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露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设场多处,与宋朝互市。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加剧了辽与中原的冲突 B.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C.促使两国保持和平局面 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
9.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宋朝的两位皇帝,后来又被称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王”和“公”是分封的爵位)。此变化是由于( )
A.南宋偏安 B.金灭亡辽 C.宋金和议 D.靖康之变
10.北宋《寄上富枢密书》记载:“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材料反映北宋时( )
A.北方发展近乎停滞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江淮地区割据一方
11.《东京梦华录》描写了北宋东京的风俗人情,里面记载到:“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聚集)如此。”这反映了当时( )
A.市民娱乐丰富 B.商业市镇兴起 C.海陆交通发达 D.国家统一安定
12.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以官修正史、史料为基础,并对众多史料考证,反复研究。这体现了该书( )
A.历史评价公允 B.坚守求真原则 C.创立编年体裁 D.借鉴历代经验
13.南宋末年,马堲部将娄铃辖守静江月城,当元兵攻城时,娄“拥一炮燃之,”“声如雷霆震撼,城皆崩”。这表明火药( )
A.已经应用于战争 B.推动更新作战思维 C.让南宋长治久安 D.开始改变作战方式
14.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此举措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统一蒙古各族 C.减轻人民负担 D.延续中华文明
15.“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此做法的目的是( )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C.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D.强化中枢权利制衡
16.图为元宣政院印。该史料有助于研究元朝( )
A.对外交流 B.边疆管辖 C.行省制度 D.都市生活
17.“取直而不取曲,取俚(通俗的)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是后人对元曲的评价。这体现元曲( )
A.格式散乱无章 B.内容贴近现实 C.形式丰富多样 D.语言通俗易懂
18.明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权重,对中央离心离德所致。鉴于此,朱元璋( )
A.派文臣做知州,下设通判 B.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C.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大权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19.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如第六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国使臣1200多人随船队来到中国。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大壮举
C.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友谊 D.建立起亚非海上贸易网络
20.历史解释是解读历史的关键能力。下列有关史实与结论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玄奘西行
为道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B
明长城技术先进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
戚继光抗倭
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D
李自成起义
清朝建立
A.A B.B C.C D.D
21.紫禁城内有多个满足帝王日常生活需求的设施,如采用火地来满足御寒需求,采用合理布置建筑朝向、有效的透光及反光材料来满足采光需求等。这体现了( )
A.专制至上的设计理念 B.古代工匠建筑智慧
C.以统一为中心的意识 D.东西文化相互融合
22.(旧药物)著作,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宋应星面对流民遍地,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这表明两人( )
A.关注现实问题 B.提倡创新精神 C.关心国家命运 D.注重调差研究
23.明中后期,出现“富者动连阡陌(田间小路),贫者地鲜力锥”的局面。这一社会现象是指当时( )
A.出现财政危机 B.土地兼并严重 C.征赋苛捐杂税 D.官宦舞弊专权
24.明时,佛山冶铁业分“炒铸七行:即铸锅行、铁灶行、炒铁行、铁线行、铁锁行、农具行,铁钉行”这体现了佛山冶铁业( )
A.历史悠久 B.远销海外 C.分工细化 D.产品精美
25.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的经营活动,部分徵商还把经营活动拓展到海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由此可知,徽商( )
A.主营海外贸易 B.垄断北方市场 C.推动经济改革 D.经营业务广泛
26.清朝时期的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由此可见,文字狱( )
A.严重阻碍国家统一 B.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C.内容空疏形式僵化 D.禁锢思想引起恐怖
27.宋真宗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古城稻,后扩大种植至北方诸路;康熙帝亲自在避暑山庄试种御稻,并指示“各官府有要者,尽力给去”。这说明统治者( )
A.鼓励发展商业 B.担忧生态恶化 C.重视农业生产 D.反对铺张浪费
28.图是某中学学生创作的漫画《皇帝的游戏》,该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分散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思想控制的加强
29.有学者评述,“这一政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虽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但客观上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这一政策是指( )
A.文化专制 B.休养生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