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225阅读 | 9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1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2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3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4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5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6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7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请你努力变好 上传于:2024-05-27
2022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卷 期考:1-19课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 分 温馨提示:本卷共6页,两道大题。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若使用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在本试题卷上作答。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码选出。本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一幅寥寥数字的标语,不但折射着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执政的方向和智慧。下列标语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A.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B.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3、“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抗美援朝时期一位英雄的绝笔诗,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雷锋 ④王进喜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4、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C.推进西部大开发 D.完成了土地改革 5、据统计,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材料说明 A.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工业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平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7、“公私合营”“赎买政策”“1956年”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判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行业是 A.农业 B.国营企业 C.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8、1961年至1965年,中共中央提出并基本完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这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 A.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B.尽快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D.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9、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不属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楷模的是 A.杨利伟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0、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过度依赖苏联的外援 C.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那么,这两个省的农村改革经验是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单一公有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均分并私有化土地 13、下面是1978-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单位:亿元),其中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GDP 3650.2 4551.6 18774.3 997766.3 A.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14、“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这里提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先进的工业国←→落后的农业国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 C.全体中华民族←→外国干涉势力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6、政论片《复兴之路》中有这样的叙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请问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1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指出:(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文中的“这种制度”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8、撒切尔夫人曾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民族区域自治 20、某军事演习中,雷达兵报告在我国南海上空发现对方导弹来袭,指挥员命令我军反导系统发射导弹对其拦截。通信兵应该把这项命令传达给 A.海军航空兵 B.海军陆战队 C.海军潜艇部队 D.火箭军 21、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这次“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2、周恩来说:“我们这次没有料到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的提案会被通过,而且是以压倒多数,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被通过。美国的计算机失灵了,这对美国政府是个意外,对中国政府也是出乎意料。”这个出乎中国政府意料的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D.亚非会议圆满结束 2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取得新的突破。中国是世界上(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五 2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支付。出现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互联网的应用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经济飞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4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4分) (2)材料二中“经此一战”是指什么事件?(2分)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此战胜利所产生的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三中指出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4分) (4)综合材料二、三,这两个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二: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型。”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四:1978年,邓小平审时度势,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摘自刘文艺《新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