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的对策探究
田壮壮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深化深度不断提高,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中国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机构竞争力较弱、金融运作效率低下、金融体系中银行和货币占比过大等,为此研究如何推进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发挥金融助推经济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系列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国;金融改革;金融深化;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40
1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下面这些金融数据提示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见下表)。
目前我国银行业发展已经与高收入国家齐头并进,然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收入水平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远落后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金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具体体现在:从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投票权来看,中国以3.81%的投票权排在第六位;近年来虽然美元的比例在下滑,但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仍然超过60%,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世界经济的循环体系;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距离国际货币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在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业务、金融资源配置、政策性银行业务、金融开放及金融业内部六方面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凸显,为此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加快中国金融的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2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的对策与建议
2.1构建三维一体的新金融架构
三维一体的新金融架构,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国家或经济体中,由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种相互联系却又有着本质区别的金融组织形态和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系统架构。在三维一体的新金融架构中,商业性金融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强调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追求微观主体视角的经济效率;合作性金融强调弱势群体的“自愿、互信、合作、自治和互助”,更关注作为组织成员顾客的长期利益,而不是自己当前的经营业绩;政策性金融,旨在贯彻政府的政策和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知识精英关心民生国运的理性诉求与政府稳定社会的内在需要之间的结合,体现政府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自觉。
在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改变单纯强调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的改革理念,构建三维一体的金融体系新架构,这是解决我国金融结构城乡失衡、官民失衡、大小失衡及地区失衡的基本策略。
2.2改善银行业的规模结构
首先,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绩效评价标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甄别技术创新机会、追踪新型产业及实施债权治理的内在动力。
其次,降低中小银行准入门槛,消除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业的壁垒,壮大中小银行数量和资本规模,以改善我国现有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的银行业规模结构,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和软信息生产上的优势,增强银行业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最后,放宽中小银行业务准入限制和业务承办范围,鼓励中小银行金融创新以及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开拓新业务,推动银行业由传统盈利模型向多种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型,促进银行业内部的差异化竞争。
2.3构建完善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第一,从顶层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进行设计。作为金融安全保护网中的重要环节,存款保险应当由政府来提供。但为了能够发挥存款保险的功能,避免风险,存款保险机构必须要有其独立性。
第二,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仅是成立拥有独立性的存款保险机构,还需要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来明确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
第三,促进公众存款保险意识的形成。要在商品消费者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舆论宣传来培养公众金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