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明确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和重要性,用实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和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新发展理念贯穿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2.科学精神:明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能够阐释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
3.公共参与:认识到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唯经济利益是图,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诚信、友善、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己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树立新发展理
教学难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强,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理念到底“新”在何处?
2、新课讲授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探究与分享
北起羊台山,南入深圳湾,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曾是南山区的臭水河,如今逆袭成了深圳新晋“网红打卡地”:沿河而下,水清岸绿、白鹭翻飞;腾讯、中兴、大疆等上百家高科技企业汇聚成“创新大道”……
一条大沙河,一个南山区,是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发展理念革故鼎新的缩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思考:结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好民生问题,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强劲、更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才有保障。因此要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另一方面,要增进民生福祉,持续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是前提。改善民生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现实的政府财力之上。为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增量,不断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相关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活得安、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过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更优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工作和更高收入的需要、更高医疗水平的需要、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更舒适居住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制约因素主要是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识总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措施
第一,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发展成效验证发展理念。只有发展理念对头,发展的成色才能足、动能才能强、质量才能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总结,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信心决心。
探究与分享——创新发展
材料一 习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科技创新的迭代趋势和内在规律,强化前瞻意识,聚焦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提升创新能力,以高水平创新为驱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与探月、空间站、火星探测、北斗导航、大型客机、载人深潜、国产航母、高速铁路、5G移动通信、超级计算、特高压输变电、第三代核电等一大批战略高技术领城取得重大突破,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指出,创新正当其时,国梦适得其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思考:(1)谈谈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第一,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强大引举。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经济转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带动就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第三,创新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价值链和产业链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创新能够激发出商业和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①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掌握过硬的本领,使自己成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②要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创新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③要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④要培养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总结: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探究与分享——协调发展
河北雄安新区,城市正在日新月异地拔节生长:广东深圳,位于福田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书写着港深合作的大文章:宁夏闽宁镇,闽宁协作由单向扶贫拓展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扶助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协作。广袤大地上,区域协调发展日益呈现新面貌。
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实施,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再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逐步完善……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思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