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山东适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人民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文学的“人民性”的具体表现自然也会有新的特点。当中国人民尚未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工农兵的文化需求,跟无产阶级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当中国人民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跟社会主义敌人的斗争仍然是文学的“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投入社会经济发展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充满自信地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则要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更加复杂,其复杂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之所以更加复杂,首先是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更加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单纯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是因为人民的文化需求本身就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娱乐需求与“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直观的:娱乐需求主要体现在身体层面上,而审美、求知、沉思等“提高”需求则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一些文学作品仅仅满足了人民的娱乐需求,而不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再次,相对于之前的社会目标,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更加宏伟、复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在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文学去“配合”社会发展往往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而在新时代,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就是“人民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侧重于娱乐的文学遵循的是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侧重于形式探索和深度感悟的文学已经成为少数人的文学。在传播媒介繁多的今天,文学早已不是讨论公共话题的主要阵地,甚至连次要阵地都算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沿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关于文学“人民性”的话语模式,就不合时宜了。
我们可以把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形态分为两种:文学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只是“人民性”的初级表现形态,而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高级表现形态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这显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另一个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悲剧经验的沉思,这显现了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这两个方面最能体现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文学形式的积极政治功能也越来越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步入小康之后,如果能够把对物质生活的过多欲求转化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社会无疑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纯粹的审美比单纯的道德训诫要有效得多。在当今娱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试图通过道德训诫的方式去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几乎是寸步难行。而在各种各样的审美活动中,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最接近理想的审美状态,最能涤除各种功利性的侵扰,因而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
(摘自王天保《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新解》)
材料二:
当下的中国作家、文艺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文学艺术的方式去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关于人民性就非常重要了。但是人民性又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的标准,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要与时俱进。根据习总书记的阐释,他在提倡人民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民族性的问题,强调了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我们有千百年的伟大的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我们是有很深厚的文化血脉的,这个里面体现出来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当我们强调人民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做文学评论,包括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是说简单地去写那种美化现实、回避现实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也要敢于直面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和人民群众休戚相关、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包括他们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的东西都要加以强化。新的人民性,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它要和民族性,还要和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人民性是有血有肉的,并不排斥我们经常谈到的人性的概念,所以我们不能把人民性的概念完全变为政治的符号,它和人性、民族性乃至于和人类性都有关。在新世纪的背景下中国要崛起,都要处理好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关系,要处理好我们的民族和全人类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关系。我们的文学创作,包括文艺评论,也要抬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认识。
学术界,包括当代文艺理论界和创作界,很多人都在谈“双创”的问题,即怎么样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代形势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命题,就是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该怎么样从传统文化里面寻找资源,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当下中国活跃在文学艺术界中的不同代际的作家,从“50后”到“80后”,包括网络作家,大家都很注意到传统中去寻找资源。
(摘自李遇春《从“新人民性”到“话体批评”》)
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人民”的内涵出现新的变化,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因此,文学的“人民性”也就相应的出现了新的特征。
B.新时代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具有复杂性,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的单一性特点有所不同。
C.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分为初级表现形态和高阶表现形态,初级表现形态为文学只需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D.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标准,而是要与时俱进,需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文化有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身体层面的娱乐需求与审美、求知、沉思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存在着非常直观的矛盾。
B.新时代的文学遵循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学“人民性”话语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需求。
C.新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不可简单美化现实、回避现实,而是敢于直面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强化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D.两则材料都从文学史的角度,辩证地思考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充分肯定了“人民性”在新时代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中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先是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描写贫民、农民、士兵的生活,描写他们的斗争。……当然是主要题材。”(瞿秋白)
B.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C.“盖西伯拘而演《周易》……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D.“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4.新时代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请结合材料作答。
5.请以茹志鹃的《百合花》为例,分别从思想内容和审美感悟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文学创作的当代育人价值。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 芳
汪曾祺
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个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从卉卉三个月一直看到她到两岁零八个月进幼儿园日托。
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木田镇程家湾。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地势低,种水稻油菜。平常年月,打的粮食勉强够吃。地方常闹水灾。往往油菜正在开花,满地金黄,一场大水,全都完了。因此无为人出外谋生的很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
小芳长得相当好看,高个儿,长腿,眉眼都不粗俗。她曾经在木田的照相馆照过一张像,照相馆放大了,陈列在橱窗里。她父亲看见了,大为生气:“我的女儿怎么可以放在这店让大家看?”经过严重的交涉,照相馆终于同意把照片取了下来。
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木田的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
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卉卉的妈读研究生,住校,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卉卉就全交给小芳了。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卉稍大一点,就带她到附近一个工地去玩沙土摘喇叭花、狗尾巴草。上了楼,一进门:“喝水,洗手!”卉卉洗手,洗她的小手绢,小芳就给做饭,蒸鸡蛋羹、青菜剁碎了加肝泥或肉末煮麦片、西红柿面条。小芳还爱给卉卉包饺子,一点大的小饺子。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棠,缀缀线头松动的扣子,在绽开衣缝上缝两针,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晚上,抱着卉卉看电视。卉卉看到电视里有什么新鲜东西,童装、玩具、巧克力,就说:“还没有这个呢!”她认为凡是她还没有的东西,她都应该有。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具,会发出感慨:“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
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
有一次,小芳在厨房里洗衣裳,卉卉一个人在屋里玩。她不知怎么把门划上了,自己不会开,出不来,就在屋里大哭。小芳进不去,在门外也大哭,一面说:“卉卉!卉卉!别怕!别怕!”后来是一个搞建筑的邻居,拿了斧子凿子,在门上凿了一个洞。小芳把手从洞里伸进去,卉卉一把抓住不放。门开了,卉卉扑在小芳怀里。小芳身上的肉还在跳。
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小芳一个人回来。她的心里空了一块。
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姨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委琐。他生过瘌痢,头顶上有一块很大的秃疤,亮光光的,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赌,程家湾、木田的赌场只要开了,总会有他。赌得只剩下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
小芳十五岁的时候就常一个人到山上去哭。天黑了,她妈妈在山下叫她,她不答应。她告诉我们,她那时什么也不怕,狼也不怕。她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
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李德树跟邻居借了几件家具,把三间土房布置了一下,就算办了事。
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哭得父亲心也软了。妹妹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乘李德树出去赌钱,从木田坐汽车到合肥,又从合肥坐火车到了北京。她实际上是逃出来的。
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杀她的弟弟,她妈带着她弟弟躲进了山里。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
小芳回到家里,李德树伙同几个痞子朋友,半夜里把小芳抢了出来。小芳两手抱着一棵树,大声喊叫:“卉卉!卉卉!”
法院最终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但要小芳付给李德树九百块钱。小芳的父亲拿出一点钱,小芳拿出她的全部积蓄,另外又借了一点钱,陆续偿给了李德树,小芳自由了。
李德树拿了九百块钱,很快就输光了。
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个体户的糖果糕点厂去做糖果,在丰台。糕点厂有个小胡,是小芳的同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妹妹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么关系,要那么高干什么?”据小华说:“小胡读过初中。我姐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
一次,小芳的三舅妈让她去相亲。这人是靠倒卖衣裳发财的,是程家湾的万元户。小芳说:“他就是亿万富翁,我也不嫁给他!”她妈说:“小胡家穷,只有三间土房。”小芳说:“穷就穷点,只要人好!”
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家里过不下去,小芳两口子还得上北京来找活干。不到一年,小芳又回去了,她想她的女儿。
过不久,小胡也回去了,家里的责任田得有人种。
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
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
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小芳长得很好看,而且聪明,很有唱庐剧的天赋,在哄孩子时时常教孩子唱欢快的庐剧。
B.小芳在六岁的时候被奶奶许配给表哥李德树,李德树相貌委琐,好赌,不务正业,小芳非常讨厌他。
C.小芳结婚后逃到北京当了保姆,懂得了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几经波折,终于与李德树离了婚。
D.小芳喜欢文化人,离婚后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一个“读过初中”的“有文化”的同乡,继续过着穷困的生活。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了“我家保姆小芳”的悲剧命运,写出一个女子对生活的抗争,凸显了生命个体在命运面前的弱小和无助。
B.作者不惜溢词,直抒胸臆,夸小芳“长得相当好看”,接着又从正面描写“高个儿,长腿,长相不俗”,展示其肖像之美。
C.小说善用细节描写,卉卉入托,小芳“用脚顶”门看卉卉刻画出她的留恋不舍;卉卉“头也不回”“蹭蹭蹭蹭”离开,表现卉卉的无情。
D.小说写卉卉入托后,小芳到一家个体户的糖果蛋糕厂做糖果,认识小胡并和他结婚,为她后来依然穷困的生活埋下伏笔,突出悲剧性。
8.小说行文中多次使用抑扬手法,请简要列举一例加以分析。
9.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交代说“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这篇小说结尾“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同样使用了“曲笔”,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耆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曲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B.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C.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D.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与“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牧”含义相同。
B.“小人请陈其辞”中的“小人”意为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与《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中的“小人”含义不同。
C.“而亡其骏马”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含义相同。
D.“即以次饮之酒”与“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理国家的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
B.“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君主也要懂得如此,如果不懂得回报臣子的功劳,忌惮论功行赏,也会生出祸乱。
C.晋文公流亡回国后,选择能够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都给予了封赏,唯独没有给舟之侨,舟之侨离开了,后来文公有了悔意。
D.骏马被宰杀后,秦缪公没有治罪,而是不饮酒者杀死,于是众人皆饮酒,后秦缪公遭晋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
(2)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14.舟之侨是如何向晋文公表达失意和离去的缘由的?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李白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借用友人的本家张翰的名句起笔,夸赞张翰的风流倜傥,亲切自然。
B.第二联“谁人”能继承张翰佳作的疑问,引出对张十一举世称贤的夸赞。
C.第五联“去国”点明与人分别,“思归”点明羁旅,表达难舍难分与思乡之情。
D.第六联用典,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朋友相顾,相怜凄然之情油然而生。
16.《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两句。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悔的坚定信念。
(2)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绕舍,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代诗人往往用各种各样“花”来表达品质、志向、心情,创设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版图上,甘肃有一个美好的称呼,叫“中国如意”。从最东端的陇东庆阳,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敦煌,将近1600公里的路程,恰似一柄玉如意。
这是敦煌,莫高窟的所在地,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四大文明交汇地。史前文化、边塞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在这里谱写了一曲 ① 的文明之歌。莫高窟被誉为璀璨的艺术宝库,南北长1600米的洞窟,分布在鸣沙山东部的断崖上。从十六国到元代,延续了近一千年的开凿史,使它 ② 地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边塞的苦寒吹不冷一颗炽热的心。每当来到莫高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敦煌研究院门口静静矗立。在安静的院落里,看见白发渐多、青丝渐少的樊锦诗先生。人不堪其苦,她 ③ 。夜深人静之时,站在莫高窟前,仰望满天星斗,耳边传来九层塔的风铃,连心跳的声音都变得格外清晰。如同樊先生所言,这个时候,最容易想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择一事,终一生。
在大家看来,她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在我心中,她是敦煌的守护人,是传统文化和纯洁心灵的皈依。每当坐在三危山对面的沙丘上,望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结合材料,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尼罗河都流经沙漠了,为什么没有水土流失?而黄河却这么严重?产生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倒置的思维误区。黄河不是水土流失的缔造者, ① ,所以它“黄”了。尼罗河为什么没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因为它的上游地区植被都还不错,虽然中下游流经的是沙漠区,但降水都几乎没有的沙漠地区, ② ?( ),季风性气候特性的短期内集中性的大雨量冲刷,加上黄土高原与河谷之间的高度差,雨水裹挟黄土冲进黄河。黄河也顶不住, 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造成黄河地区水土流失,不在黄河
B.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是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的罪首,不是黄河
C.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罪不在黄河,而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
D.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罪不仅仅在黄河,更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松散黄土
22.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4年出生的尚珩,2010年来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与古建、材料、植物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合作,以考古挖掘为开端,多学科研究为手段,数字化跟踪记录为保障,变以往的抢救性修缮为“慢慢修长城,边研究边修缮”的研究性修缮,10多年间参与和主持了多项长城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中国历代长城研究”等多个研究项目;90后姑娘鲁婷婷,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借助无人机等诸多先进设备便捷地巡护长城,成为一名长城保护的“守关人”;郭洪秀一家接力守护家乡的野长城,他已是第三代长城保护员……近年来,长城保护与研究的力量日益壮大,许多年轻人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饱满的青春热情投入长城保护工作,让古老长城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B 3.C 4.①文学创作要表现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更要表现人民的文化精神需求;②文学创作在形式上既要体现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且也要表现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力;③文学创作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将人民性和民族性、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④文学创作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①思想内容:小说中的小通讯员19岁,才参军一年,但是,不乏对战友的关心,甚至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这一精神可以有助于青年一代点燃热爱祖国、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和牺牲精神。②审美感悟:小说描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生活,却穿插了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描写,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极具感染力和浓郁的抒情性,情景交融,格调激昂,传达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青年感受革命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单一性特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其复杂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
B.“新时代的文学遵循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张冠李戴,原文为“侧重于娱乐的文学遵循的是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应是“娱乐文学”。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了解材料一的观点,然后分析选项的意思,判断其是否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A.谈的是文学要描写“大众生活”,符合材料一“人民性”体现在反映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B.谈的是社会功用,符合文学要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C.谈的是作家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写作的重要条件,材料一中没有谈及作家生活经历;
D.谈的是文学创作的形式对内容的作用,符合材料一中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的观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是有很深厚的文化血脉的,这个里面体现出来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当我们强调人民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可概括出,文学创作要表现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更要表现人民的文化精神需求;
结合“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高级表现形态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这显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另一个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悲剧经验的沉思,这显现了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这两个方面最能体现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可概括出,文学创作在形式上既要体现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且也要表现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力;
结合“根据习总书记的阐释,他在提倡人民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民族性的问题,强调了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新的人民性,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它要和民族性,还要和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可概括出,文学创作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将人民性和民族性、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
结合“学术界,包括当代文艺理论界和创作界,很多人都在谈‘双创’的问题,即怎么样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概括出,文学创作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内容:结合“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就是‘人民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助力”可知,《百合花》中体现强烈的人民性,反映人民的精神需求。文中“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小说中通讯员在小巷中扑向那冒烟乱转的手榴弹,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精神。小通讯员19岁,才参军一年,他照顾“我”,关心战友,甚至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这些精神有助于青年一代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和牺牲精神。
审美感悟:结合“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高级表现形态……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纯粹的审美比单纯的道德训诫要有效得多”可知,该小说反映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小说中“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插在枪筒里的野菊花”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稚气未脱。枪是战争中的武器,代表着严肃和血腥,但小战士却将枪筒中插上野菊花,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文中多次描写“百合花”,它颜色洁白,是纯洁的象征。小说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心灵纯洁,具有着人性之美,“百合花”就是对这两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人性美的象征。这些描写,体现了小说所要表现的人性美,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极具感染力和浓郁的抒情性,情景交融,格调激昂,传达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青年感受革命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6.A 7.C 8.小说典型地使用了抑扬结合手法。①小芳与李德树离婚后获得了人生自由,后来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爱情是甜美的,一年后生了个女儿也叫卉卉,这里使用了扬笔。②“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于是“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小芳的生活是艰难的,严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这一段描述使用了抑笔。 9.①呼应前文,使结构紧密,歌声袅袅,形成背景旋律。②唱庐剧成为她艰难人生中的精神支柱,赞美小芳坚韧乐观的品质。③结尾余味悠长,引发读者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用想象的手法,给悲剧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时常教孩子唱庐剧”错。原文“她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据此看出 ,并非只唱庐剧。
故选A。
7.本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