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 筋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钢 筋 制 作
施工准备
机械设备
钢筋冷拉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点焊机、对焊机、电弧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
2. 材料
本工程需用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厂(场)后须经物理性能检定,对于进口钢材增加化学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 作业条件
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
钢筋抽料。钢筋抽料人员要熟悉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合理的填写钢筋抽料表,计算出钢筋用量。
操作工艺
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
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
Ⅱ、Ⅲ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热轧钢筋制作。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的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筋。
钢筋弯钩或弯曲。
(1) 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调整表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注:d为钢筋直径.
钢筋弯心直径为2.5 d,平直部分为3 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6.25 d,对直弯钩为3.5 d,对斜弯钩为4.9 d,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弯芯直径。由于弯芯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如下: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
钢筋直径(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2)弯起钢筋。中间部分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倍。
弯起钢筋弯起直径及斜长系数见下表。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
弯起角度
α=30°
α=45°
α=60°
斜边长度s
2h0
1.41 h0
1.15 h0
底边长度l
1.732 h0
h0
0.575 h0
增加长度sl
0.268 h0
0.41 h0
0.575 h0
注:h0为弯起高度。
(3)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不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箍筋的调整值见下表。
箍筋长度方法
箍筋直径(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内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5)钢筋焊接参照有关规定。
(三)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的冷拉记录。
钢筋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 钢筋对焊和焊接接头焊接制品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焊接件试验报告。
(四)施工注意事项
避免质量通病
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机械必须设置防护装置,注意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头。
工作场所保持道路畅通,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明显标志。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识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
产品保护
各类型钢筋半成品,应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持好标志牌,堆放场所应有遮盖,防止雨淋日晒。
转运时钢筋半成品应小心装卸,不应随意抛掷,避免钢筋变形。
钢筋绑扎与安装
施工准备
材料
钢筋半成品的质量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绑扎用的铁丝,采用20-22号铁丝(镀锌铁丝)。
水泥垫块:要有一定强度。
工具
常用的铅丝钩、小扳手、撬扛、绑扎架、折尺或卷尺、白粉笔、专用运输机具等。
作业条件
熟识图纸,核对半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准备好铁丝、水泥垫块以及常用绑扎工具和机具。
钢筋定位:划出钢筋安装位置线,如钢筋品种较多时,应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标明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
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件时,应事先考虑支模和绑扎的先后次序,宜制定安装方案。柱筋先扎筋后支模,承台先支模后扎筋,墙先扎筋后支模。
绑扎部位的位置上所有杂物应在安装前清理好。
操作工艺
基础
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绑扎)。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凳仔)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
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
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边。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连接。
柱
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绑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墙
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梁与板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板、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