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

97阅读 | 4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1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2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3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4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5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所有热情都是笑话 上传于:2024-07-15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一系列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 2.通过史料研读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近现代海关关税的演变及个人所得税改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赋税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基础。从赋税改革的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与特点;赋税制度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紧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将教材进行整合,确立本课教学主题: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支柱。让主题教学引领课堂,让唯物史观贯穿课堂;通过从古至今不同时代赋税制度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一系列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学会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通过对现代赋税制度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党和国家在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导入语: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死亡和纳税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情。可见,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支柱。现今我国的税收有哪些种类?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又是如何演变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从古至今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皇粮国税,自古有之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概述(教师讲解) 1、含义: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 2、种类:主要包括税和役。 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 其它杂税。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演变 1、秦汉时期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叛)。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兴, … 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乃下诏赐民十二年(指文帝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 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①根据史料概括秦汉赋税的基本内容。 ②概括秦汉赋税的变化及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隋唐宋元时期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3,了解隋唐宋元时期主要赋税制度的演变;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郑樵(宋)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请回答: ①根据史料分别谈谈如何认识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②简述征税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清时期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发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公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发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翻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赋役》 材料二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均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①根据史料概括明清赋税的基本内容。 ②简述赋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综合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材料一 明唐鹤征:条编主田为算,……江南地土沃饶,以田为富,故赋役一出于田,赋重而役轻,以轻丽重,且捐妄费,安得不利?齐鲁土瘠而少产,其富在末,故赋主田而役主户,赋轻而役重,以轻带重,田不足供。安得不困? 据史料记载,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295. 7116万两,隆庆元年(1567)23万两,万历五年(1577)435. 94万两,天启时327万余两。 材料二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依据史料谈谈如何评价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特点: 1.演变趋势 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以土地为主;服徭役和兵役→纳绢代役。②交纳形式:以实物为主→以货币为主。③交纳时间:不定时→基本定时。④征收种类:繁杂→简单;商品税逐渐加重。 2.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①从总体趋势看,税制改革大都围绕着税制的公平、简化方向进行; 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④用银两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