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
第一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学习重点 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学习难点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学法提示 情境感悟法、问题导读法、交流展示法、活动探究法。
一、导入示标:
美国文化也是一种进取性很强的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请思考:这段文字给你什么启示?(停顿可提学生稍作回答)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华文化,一探它的风采。
二、自学知疑:
(一)预习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1.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3.请你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文化成果。
即: 、 、 、 。
4.中华文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请你谈一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二)质疑问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探究交流:
文化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中华文化是华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带着欣赏的心情,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感悟交流:“说名字 谈文化”
●探究交流:围绕“姓名·文化·文明”这一主题,感知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探究文化的相关问题:
尝试说说名字寓意:毛泽东、周恩来、自己姓名(期盼、祝福和自信等)
2.了解汉字的起源,它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阐释:文化的三种含义是什么?
○
○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凝聚着我们祖先先进的经验和审美的情趣,闪烁着种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她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体验交流:“谈体验 开眼界”
●文化接龙:把学生分为三大组,稍作准备,接龙比赛。并请代表介绍部分国粹的文化内涵。
●体验交流:谈谈你最喜爱的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什么?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结合自身体验,交流畅谈。
○我最喜爱的中华文化代表是:
○喜欢的理由是:
●拓展延伸:阅读文本P21-22文字,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
1.世界上保护文化的公约叫什么名字?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2.我国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交流实践:“悟启示 提建议”
●阅读思考: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感悟交流:上述材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感悟,畅所欲言。
●明察秋毫:我们市县有哪些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请搜集列举交流。
●出谋划策: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出自己的建议。请展示你的精彩!
○ 。
○ 。
○ 。
●正确对待:2013年7月20日,“中华文化 北欧之旅”开幕式在冰岛雷克雅未克著名的Harpa音乐厅举行,也由此拉开从7月20日至7月28日,为期9天的“中华文化 北欧之旅”活动的序幕。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有何关系?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3分)
1.我国的汉字起源于 ( )
A. 纸草文 B. 甲骨文 C. 象形文字 D. 锲形文字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
A. 文字的出现 B. 阶级的出现
C. 科技的发展 D. 封建社会的建立
3.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 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D. 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4.新华网曾载文指出,全球有近4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到2013年统计海外学
习汉语人数1.5亿人。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日渐繁荣 ②外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明辨是非·体验生活(共7分,三题分别为4分、1分、2分)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的蕴含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传统文化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世界文化等内容思考)
五、学习感悟: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中华文化也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既要感到无尚的自豪,更要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献出爱心,作出贡献!我相信,学完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节内容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
为保护中华优秀文化,我的责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
第二框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学习重点 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难点 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法提示 情境探究法、问题引领法、体验交流法、思辨解析法。
一、导入示标:
欣赏两首歌曲片段《我的中国心》和《苏珊娜》,哪首歌曲听起来更有感觉?什么感觉?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吗?(停顿)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自学知疑:
(一)预习检测:
1.请你说出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
2.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3.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质疑问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二、探究交流: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相连,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和交融;文化相通,才会有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沟通。有了这种凝聚和共鸣,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今天我们乘着中华文化的列车,继续走入中华文化的深处,去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感悟交流:“共织中国结”
●阅读分析:香港《星岛日报》
在京沪穗的的城市商圈中,不论走到何处,举目环顾,高楼商厦、电视大屏幕、公共体育的巨幅广告,多是西方人面孔和西方的张扬风格与色彩,很难一见中国人的质朴、东方的恬淡。在人们的谈话中,某某知名家怎么说,某某事情上西方人怎么做等等。从学界到商圈,从官府到民间,都在迷失自己,症结就是迷失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探究思考:材料中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思考分析:研读文本P24相关内容,:何为文化认同?
●深层探究:如果国人都尊崇西方文化,崇尚西方生活方式,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文化认同的原因)
●名言赏析:阅读罗丹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交流展示:通过你眼睛的搜寻,发现我们身边哪些事物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它们都有什么样深刻的寓意?请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
●游戏接龙:当代人的情感特征可以从民族文化里找到历史根源,你知道有哪些名言警句渗透着强烈的爱国忧民的深厚情感?请试举两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句的感受。
○
○
●思考分析:对于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寻常百姓,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交流展示:“情为祖国动”
●走进情境:《神十太空授课》,集体观看思考:
◆即将发射等待的过程---发射离开地面太空遨游---- 神十返回地面
◆ 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决赛
◆韩国一电视台主持人在报道今天的#波音777坠机#事故时称:幸亏死者都是中国人。
●体验畅谈:看到这些视频画面,你内心分别着怎样的感受?
●反思交流: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根源于什么?
●建言献策:中华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及其宝贵的民族财富。故宫、长城是古来文化留下的见证。可是还有些民间文化随着民间艺人逐渐消失,民间艺术日渐衰微,请你为为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施提些建议。
■感悟思辨:“直面外来文化”
●七嘴八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国外的优秀文化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探究交流: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些外来的文化?
●联合对抗:有些同学认为:“外来文化非常优秀,也非常新奇,因此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全面引进和积极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请分组合作探究,并联合对抗辩论。
○正方陈述: 。
○反方陈述: 。
○总结陈述: 。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
1.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 )
A. 爱国主义 B.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面对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是 ( )
A. 全盘肯定外来文化 B. 全盘否定外来文化
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外来文化对我们无所谓
3.“中国结”具有 ( )
①浓厚的民族文化渊源 ②广泛的认同基础
③代表每个中国人的情感特征 ④浓厚的中华民族特征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4.洋节,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过洋节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洋节日益流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冷落和遗忘的原因是 ( )
①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
②民族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某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还在作祟
③某些传统文化缺乏时代感和生命力 ④民族文化已融入外来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