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
(考试时间:100 总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虬(qiú)枝婆娑(suō)甬(yǒnɡ)道沁(qìn)人心脾
B、颓(tuí)唐烤烙(luò)谄(xiàn)媚生意盎(àng)然
C、诬蔑(miè)篡(chuàn)位徒(tú)步前仆(pú)后继
D、瞥(bì)见蹂躏(lìn)惊骇(hài)怒不可遏(è)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项,“烙”应读“lào”,“谄”应读“chǎn”。C项,“篡”应读“cuàn”,“仆”应读“pū”。D项,“瞥”应读“piē”。
【end】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羁伴 万恶不赦 心心相印
B、诀别 鸦雀无声 熠熠夺目
C、辐射 积思广益 良辰美景
D、账簿 神采奕奕 夜已继日
【标准答案】 B
【解析】
A项,伴—绊。C项,积—集。D项,已—以。
【end】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标准答案】 C
【解析】
A项,“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句中用于老友相见显然对象不合适。B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句意矛盾。D项,“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是中性词,而此处应用贬义词。
【end】
4、(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3分)( )
, ,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标准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给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衔接是否正确。该段文字是对鲁迅的评价,因此首先要把主人公讲出来,所以②排在第一,这句话里提到了他的伟大“要拜对手所赐”,因此要把④排在第二句,然后叙述他们之间的交锋,最后得出结论。所以此题的正确排序是②④①③。
【end】
5、(5分)按原文填空。(5分)
(1)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征蓬出汉塞,( )。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蕴含着客观趋势难以抗衡的句子是( ),( )。
(5)野语有之曰:“( ),( )”者,我之谓也。
【标准答案】 (1)纵横决荡;(2)归雁入胡天;(3)蜡炬成灰泪始干;(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解析】
依据原文正确填写,不要写错别字。
【end】
6、(8分)综合性学习。(8分)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二、(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 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end】
(4分)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参考答案】 (1)踩踏
(2)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思,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end】
(4分)8、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译文:( )
【参考答案】 (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1)不难翻译,句(2)要注意“而”的用法,表示转折。
【end】
(2分)9、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答:( )
【参考答案】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答题时用原文回答更简单、准确。“此”是代词,指代“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如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要准确完整。
【end】
(2分)10、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答:( )
【参考答案】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解析】
本题考查寻找论点的能力。重点读文章的开头、结尾,看有没有相应的表示明确判断的句子。最后一句是判断句,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end】
(2分)11、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答:( )
【参考答案】 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人物品质的能力。在读懂乙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特点。公孙仪是一个有自知之明、清正廉洁的人。
【end】
(2分)12、概括这两个语段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 )
【参考答案】 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概括内容来找它们的共同点即可。
【end】
(二)古诗词赏析。(4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nd】
(2分)13、这首词中“(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分)
【标准答案】 无眠;人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欢饮达旦”是因“无眠”,结合全词主旨可知问天、问月是问人生。
【end】
(2分)14、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标准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D项中“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的说法不准确,词人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
【end】
(三)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6分)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壳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算出结果。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废纸时,明白了一切。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助手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一个人想出了邮寄砖的办法,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每个包裹装7块刚好不超重,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转身。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思维习惯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遥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end】
(2分)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参考答案】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解析】
论点,是一篇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提出论点的地方有:①开头;②结尾;③中间;④标题。本文属于在开头提出,第①段在举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提出论点。
【end】
(4分)16、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2分)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答:( )
【参考答案】 美国某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解析】
“这个故事”是指第⑤段叙述的故事,归纳概括第⑤段的故事内容即可。
【end】
(2分)1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壳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项,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花费很多力气,并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C项,校训只说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并没有说“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D项,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转身,而不是“坚持”。
【end】
(4分)19、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参考答案】 第①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⑧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解析】
议论文开头的故事,一般都是为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⑧段作为全文的结束段,再次论述了“学会转身,……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遥远”,总结了全文,深化了论点。
【end】
(2分)20、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2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答:( )
【参考答案】 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解析】
所给事例主要侧重表现宋濂刻苦勤奋,克服困难,与文章所述观点“遇到困难时要换角度看问题”不一致。
【end】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镜 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没有出入学校的通行证。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来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只是谈谈扫视了他一眼,并未有放行的意思。张处长一愣,冲他点头说:“小同志,我作报告的时间就快到了!”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了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保安嚷道:“我是来作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