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于做好校内课后“ 5+2 ”服务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市教育局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通知》,明确规定各校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原则上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家长需求自行确定。今年秋季正式开学后,市各校将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积极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结合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要求
“双减”、“五项管理”及课后服务等工作都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在前期课后服务开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本着“一校一策”原则,在服务时长、服务形式、课程项目、师资队伍等方面,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更好满足家长实际需求。
基本要求
各校要以落实“双减”等政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每年开展大面积的“人人献一课”或教学岗位练兵活动,有力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要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和作业集中设计制度;要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要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大阅读活动;要进一步明晰各学科教研员和片长职责,开展多形式的片区主题教研活动,带动形成更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组织实施
(一)服务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二)课后服务主体
课后服务主体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非学科类的课后服务如果学校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三)服务时间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学后开展课后服务,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学不早于17:30,乡镇非寄宿制小学不早于16:30,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原则上不得晚于20:30结束。
(四)课后服务内容
1、坚持需求导向和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以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为出发点,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一是扩大课后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今年秋学期开学后,我区课后服务范围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对象覆盖每个有需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二是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秋学期,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阅读。合理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学情分析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走班”分层辅导,有序组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课业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心理辅导、科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但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补课、讲新课和进行考试训练,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为保障课后服务质量,从扩大课后服务工作的参与群体、参与场所等方面积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明确课后服务以学校供给为主,但也可根据需求,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要加强与民政、文旅等部门的联动,发挥好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作用,实现校内、校外课后服务资源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建立入口审核、过程监督、效果评价和退出机制,保障服务质量。
4、为保障教师权益,自治区明确鼓励支持教师在保质保量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并将参与课后服务的实绩作为教师评比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但不得强制教师参加或摊派任务。学校可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
5、学校立足于地区较为偏远,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单调匮乏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开设了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四大类十余门课程。
6、在学期开始前,就对学生兴趣、家长需求进行调查问卷。根据需求情况,学校充分发掘学校内教师资源和学校外第三方机构力量,开设 " 个性化课程 " 和社团活动 60 余门,根据不同目标、需求进行组合,组织众多的学习共同体,形成自主学习的创新学习样态。学校重视个性化课程的梯度建设,如机器人课程开设 " 基础班—提高班—校队 " 三级梯度,轮滑课程开设 " 校本课程—个性课程(基础班 - 提高班)—校队 " 四级梯度,围棋课程开设 " 零起点班—有段位证书班 ",保证学生个性化课程的连续性。
7、创客机器人、科普、思维与口才、魔方、课本剧、啦啦操 …… 课后服务并不只是单纯的延长看护,而是学校教育的广阔延伸。学校研发推送合唱、课本剧、舞蹈、足球、篮球、射箭、软硬笔书法、简笔画等 10 余门学校特色社团课程, 引入少儿科技动画、中国舞、茶道、24 节气手工制作、腰旗橄榄球、尤克里里、创意科学等 20 余门个性化课程。全校 " 普惠托管 " 学生参与率超过 70%, 教师参与率 100%。学校严把课后服务质量关,建立课后服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坚决杜绝看护类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五)经费保障及管理
1. 经费保障。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补贴、收取
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学校提供的早餐、午餐餐费定期据实结算,多退少补,并向学生家长公布实际收支情况;学校课后服务性收费标准由市发展改革、财政、教育等部门核定。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课程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采取学校无偿提供必要场所和设施设备支持、家长分担服务成本的运行机制。学校应将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排、容纳人数、服务条件、审核标准和费用标准等信息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
2.经费管理。按照规定做好校内课后服务机构收费的监督指导工
作。统一服务平台缴费,建立专项管理账目,专款专用,定期公示收支情况,不得擅自增加课后服务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挪用服务项目经费。严禁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校外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以校内课后服务名义违规乱收费,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一个学期的费用。市教体局定期对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劳务报酬发放。中小学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可获得劳
务报酬。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依据市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制定的标准,由服务平台共管账户据实支付。在职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的收入在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管理。
(六)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资质审核
由市教体局委托搭建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平台和向社会公开征
集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有意向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应向市教体局报批,通过审核的将纳入《市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信息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具体申报的程序和要求由市教体局另文通知。
四、管理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要紧跟中央及省市区步伐,进一步凝心聚力,进一步明确方向,进一步落实举措,切实抓实抓好“双减”等工作。要旗帜鲜明抓落实,开好一个推进会,要站在“党建引领,支部统揽”的高度,广宣传,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