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其中“王莽篡”的时间、建立的朝代名称分别是 ( )
A.公元前202年 西汉
B.公元前9年 东汉
C.公元9年 新朝
D.公元25年 东汉
2.小明在梳理东汉时期的相关信息,右面卡片中梳理错误的是 ( )
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都城:长安盛世局面:“光武中兴”
A.时间 B.建立者C.都城 D.盛世局面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东汉初期促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民生方面措施是 ( )
A.改革内政,惩处贪官
B.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毛泽东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5.右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院落的陶制模型。豪强大族一般住在这种大院落中,院落的墙体高而厚,窗户高而窄,四个角落都有防御塔。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陈胜、吴广起义 D.匈奴经常南下袭扰
6.东汉时期出现了“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
是 ( )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7.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材料中的农民起义 ( )
A.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地位
B.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C.使西汉从此走向衰落
D.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
8.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下列对西汉和东汉历史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朝开国皇帝都重视农业发展
B.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都加速了两汉的衰亡
C.统治后期民间均创建了宗教组织,打击了两汉的统治
D.两汉时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
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吸取教训,励精图治 ③反击匈奴,开疆拓土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西汉末年至东汉末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黄巾起义爆发 ②王莽干政 ③光武中兴 ④州牧割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11.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光武帝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
(1)为什么说光武帝既是“中兴之君”又是“定鼎帝王”?
材料二
(2)结合图示,说说外戚、宦官是如何交替专权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3)材料三中所说的起义爆发于哪一年?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材料四 黄巾起义爆发前,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出现了极大的困难。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趁机建立武装力量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13.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兴盛篇】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400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又被称作什么?
【衰落篇】
材料二 图是东汉中后期各帝的即位年龄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