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

194阅读 | 9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第4页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倾尽天下允你安然 上传于:2024-05-18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模拟考试(三)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 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俨然(yǎn) 间或(jiàn) 咀嚼赏鉴(jū) B.敕造(chì) 褒贬(bāo) 相形见绌(chù) C.戛然(jiá) 瞋目( chēng) 盗跖颜渊(zhì) D.宫绦(tiāo) 奇葩(pā)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啃啮 膏梁 得鱼忘筌 B.阔绰 抉择 残羹冷炙 C.倏地 庇护 磨肩接踵 D.编纂 镌刻 开城布公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 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 。 ③ 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备受重视。 A.界限 意向 由于 因而 B.界限 意见 因为 从而 C.界线 意见 由于 因而 D.界线 意向 因为 从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是( ) A.班长和同学们都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目录学专家张之洞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C.旧日上海每到夜深,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D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C这位少年勇斗歹徒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D.领奖台上,冬奥冠军武大靖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民族自豪感。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庐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和著名的避暑风景区。 B.足球比赛时,队员们提出“胜不骄,败不馁”。 C.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厄运突然降临到大家的头上。 D.这个地区的雨季很特别,90%都集中在七八两个月。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A.④②⑤③① B.②⑤④③① C.④②①③⑤ D.②⑤①③④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与李伯元(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B.《都江堰》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现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 C.“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D.“衡下车,治威严”中的“下车”是指从车上走下来。 9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B.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借喻)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借代) D.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夸张) 10.对下面这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 ) 里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A.词的上片写诗人登台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B.作者写景,把春日里的色彩变换,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C.词的下片写作者客居他乡,沉湎诗酒,意志消沉,无暇思念故乡和故人。 D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情荡漾,曲折有致。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11对“前者是原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后者”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12.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数觉”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 D.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 13,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质数(包括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动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成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早、半干早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日建设,排放不加拉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麻枯蒌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4.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15.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亲耳亲眼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叫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在晚上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送之至湖口 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学于余 C.空中而多窍 而大声发于水上 D.如乐作焉 风雨兴焉 19.下列句子,与“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的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多歧路,今安在 C.噌呔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20.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