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 其
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
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
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 全面、主动地发展。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
触自然、社会,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 自主性、
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
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泌、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
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 、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了能力。
4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 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
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
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
导学生充分关注敦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
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敦煌
行政区划的变革” “敦煌特产” “敦煌名胜古迹” “敦煌文化名人”及村名、家
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各年级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 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年级学科
教学中滩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
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唱的学习领域,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
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
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
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世自我服务劳动
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前指甲, 会穿脱衣服、系茜带,会洗手由、
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会前铬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 在教师 指
导下做好值日生等。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针衣、裤子等小件衣服;
会使用针线钉钮扣, 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 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吏,
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人2)家务劳动
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登被、刷洗碗筑、扫地、倒垃圾
等。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 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束
理自己的房间; 会晒被袜和登放衣服; 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
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 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遍
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G)简单生产劳动
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绕等简易作品的制作, 指导学生认识棉花、玉
米、小麦、革果、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免、鸡、羊、牛等畜禽。
会使用刀、 前、尺等工具制作纸风车、 五角星, 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提制泥罗、
小狗等作品; 能利用易拉缸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指
导下使用铀、伍等农具学习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复收; 会使用简单工
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能给学校、家庭种植的花草浇水、除草、消灭害虫! 能
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饲养家免等小动物,
教师指导搞好勤工俭学。
和、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
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全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
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
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
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
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 (0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
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
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
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
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 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句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
意识。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
TO。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
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 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
用,掌握键盘和恨标器的基本操作。 (3)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
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 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
系统简单介绍(1) 汉字输入。 〈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 学会对文
件和文件夹〔目录) 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 绘图工具的使用-
《2) 图形的制作。 (3) 图形的着色。 (4)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