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涉及日本侵华、中国全民抗战及抗战胜利等史实,在中国反对外来侵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单元中,这第二次国共合作,上承国共对峙,下启解放战争,起着重要连接;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将抗日战争的理解不仅限于种种罪行,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培养爱国情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日军侵华的原因,知道其侵华过程及所犯下的罪行;
2.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理解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不同作用,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究抗战胜利在历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材料,理解日军侵华原因,学习分析史料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讲述、图片、图表、比较,了解全民族的抗战,学习用图表分析历史事件、比较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抗战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抗日,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感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培养起学生对和平、生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学会理性爱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日军侵华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
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原因、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打开ppt,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二、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的抗战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现代史稿》上册第386页
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
◆学生回答: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历史原因);
②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现实原因);
③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推动力量);
④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有利时机)。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进行归纳,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展示图片,介绍中国的局部抗日。展示材料,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合作抗战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正面战场”: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敌后战场”: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指日军 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
◆提出问题:结合教材P74-76相关内容,找出中共和国民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及海外战场的抗日行动,了解国共合作抗日的基本史实。
◆学生回答: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1940年百团大战
海外战场:远征军赴缅作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有助于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展示图片,详细讲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总结归纳: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领导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全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
战场范围
在国统区划分若干战区
在敌占区开辟敌后战场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
两者根本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民众。
形成区别的根本原因: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