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国际主义战土。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受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派遣(qiǎn) 陕隘(ài) 殉职(xùn)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纯粹(cuì)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冷冷清清:冷寂而凄凉。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
纯粹:文中指单纯地,单单。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2.近义词
狭隘·狭窄
两个词都有宽度小、不宽广的意思。区别在于:“狭隘”还有(心胸、思想、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狭窄”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多用于口语。
3.成语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漠不关心:不在意,非常冷淡。
四、文学常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政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缔造者之一。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主席诗词》等。
五、名篇名句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剖析: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有些重复,实际上作者这样说是为了更突出“国际主义”,强调我们提倡国际主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剖析: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剖析:这是对上文“大有利于人民的人”的具体阐释。“这点精神”指的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用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五点内容,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了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二、重点语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至“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剖析:这一段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前四句)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第二层(后四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语言非常朴实,感情非常真挚。“只见过一面”的“只”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说到回信,很有一点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写到自己对于白求恩同志逝世一事的感受时,说“我是很悲痛的”,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比较一下“我很悲痛”与“我是很悲痛的”,就可以体会得到。
第二层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