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5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199阅读 | 7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5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第1页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第2页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第3页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Word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对坐看日升日落 上传于:2024-04-16
把握历史教学语言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摘要]历史课程中的语言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历史教 师应努力使自己所表达的历史知识,准确反映那个某个时代 或朝代的特征,并注意语言的通俗、形象与曲默,适合学生 的心理节奏,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实 效性。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语言运用;课堂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 定着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 度上会影响课堂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很多 教师都是“兼课”的非历史专业教师,对历史课堂语言把握 不够,常常把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讲得索然吉味,学生课 堂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语言呢? 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语言不能类比、腌想和夸张,不能改变历史知识的 原样性。如把秦朝的太剧说成“国防部长”,把太学解释为 “大学”,等等,这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都会有损历史 的真实性,把历史混淆成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电视剧,造成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错误认识 历史教师为了泻染历史的时代特色,提高学生的兴致 可以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原文。如“国以民为本,民 以衣食为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