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白猫黑狗 上传于:2024-04-19
一、  HYPERLINK "http://www.lq52.com/Article/ShowSpecial.asp?SpecialID=5" 施工准备 1.1按照设计进行基底处理;平整场地,准备料场、砂浆和砼的拌和场及盖板预制场。 1.2精确放样、测量挖基的位置、尺寸、高程及涵洞两侧原地面标高,定出基坑开挖范围,将轴线控制线延长至坑外适当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护。 1.3根据天气情况结合基坑四周地形条件,作好地表防排水措施。 1.4根据设计要求和不同的材料来源进行砂浆和砼的 HYPERLINK "http://www.lq52.com/Article/ShowSpecial.asp?SpecialID=5" 施工配合比设计。 二、 施工方法 2.1基础处理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按变形缝设置跳槽开挖,必要时做好临时支护工作。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作业,开挖前注意做好防排水设施,当挖至高于设计0.3~0.4米时,用人工配合继续开挖修整成型。 基底须整平夯实,并做基底承载力检测,在开挖中如发现水文、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措施,报业主和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基坑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检查,基底经 HYPERLINK "http://www.lq52.com/Article/ShowSpecial.asp?SpecialID=6" 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并签定隐蔽检查证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按设计要求立模施作混凝土垫层。 2.2底模和侧墙(1/3高度部分)支模及钢筋绑扎 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底板及侧墙1/3高度部分的模板采用钢模板。钢模板外部采用卡钩进行连接,用1.5寸钢管进行加固,用15*15cm的方木从侧面进行支撑。对模板要求:拼缝严密,不漏浆,位置高程准确,支撑牢固。钢筋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制作、安装、帮扎,对钢筋制安的要求是:钢筋的尺寸、根数、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钢筋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为4㎝,钢筋锚固长度为34d,搭接长度为52d。 2.3浇筑基础砼 混凝土浇筑前,自检人员应对钢筋、模板仔细进行检查,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砼采用商品砼,用砼罐车运到施工现场,采用泵车入模,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的间距不得大于振动半径的1.5倍,离模板的距离保证5~10cm,振捣器不得冲撞模板和钢筋,要做到快插慢提,直到混凝土表面不沉陷和冒气泡为止,认为混凝土达到密实。梁板表面按图纸要求拉毛。砼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砼的高程,以保证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对底板及侧墙1/3高度部分砼的要求是:砼震捣要密实,不过振,不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均要满足规范要求。每隔4~6米或地基土质变化处或填挖交界处必须在板接缝处设一道沉降缝,缝宽1~2cm,沉降缝平行路中线布设,在每浇筑一层之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塞。基础砼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2.4侧墙剩余部分和顶板支模及钢筋绑扎 侧墙剩余部分及顶板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预防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顶面高程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支架顶面按设计高程再提高1cm,并在下部垫20×20cm的木方,以增大支架与底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支架外侧用钢管做水平支撑和斜支撑,保证支架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 为保证侧墙剩余部分及顶板砼外观良好,模板使用木模板内加防水板做为内模,为保证模板整体刚度,顶模及侧模均用方木和槽钢加固。竖向每60cm设10×10cm方木一道,横向设槽钢两道。钢筋骨架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绑扎过程中,各方向挂线绑扎主筋,同时用粉笔将箍筋位置标于主筋上,并按照标记绑扎箍筋,确保各型钢筋尺寸及位置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采用点焊焊牢,绑丝弯向内侧,不得伸向保护层。在安装过程时,钢筋应无灰尘及其他杂质。垫块使用白色塑料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 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 2.5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浇筑同基础混凝土浇筑方案。 2.6变形缝处理 方涵涵身每隔20米左右设变形缝一圈(包括基础),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以及地基填挖交界处,均设置变形缝,缝宽2~3㎝,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橡胶止水带处理变形缝。 方涵在变形缝设置处,外围砼应加厚一圈,加厚尺寸为25㎝。在变形缝设置处内侧镶嵌3㎝厚闭孔型低发泡聚乙烯板,外侧填塞聚硫密封膏,方涵底端外侧填塞与水膨胀橡胶条。为了保证整个变形逢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须立分离式两块模板(夹紧止水带),并与内外模板以螺丝杆连接,油浸木板对应中空管处用胶粘贴在堵头钢模上。 2.7方涵两侧台背、涵顶填土 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要符合质量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两侧高差控制在20cm以内,且每层厚度不得大于20cm。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动震动源。当主路下方涵顶上侧覆土≤0.8m或辅路下方涵顶上侧覆土≤0.5m,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搭板。 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点,每点都要合格,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为0.1~0.2m。压实度全部要达到95%,并且满足道路相关要求。 2.8进出水口 进出水口与涵台之间应是分离的,施工时应分开砌筑,之间设缝隔开。涵洞、通道进出水口在涵身完成后进行,八字式翼墙、顺延式翼墙形式按照图纸尺寸要求进行施工。砌体基础属隐蔽工程,故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先处理干净,必要时作地基承载力试验,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签认才开始砌筑。 用于砌翼墙墙身采用块石砌筑,中间不允许有空洞,错缝砌筑,砌缝宽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砂浆要饱满,避免有通缝现象。进出水口应严格按图纸所示,采用圬工结构修筑,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规定。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 对翼墙、洞口铺砌及隔水墙进行砌筑均采用M10浆砌片石的技术标准施工,施工时采用挂双线,人工砌筑。具体要求为:砌筑所用水泥、砂、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