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学校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陶冶情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的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实行建设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建设原则
1、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校园文化反映一所大学整体的精神面貌,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每个师生员工。必须动员各个部门、单位和广大的师生员工投入到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中去,全面推动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同时,要紧紧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做好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重点项目和所有的建设工作。
2、长期建设和短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设计,体现前瞻性。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干精品建设项目开展阶段性的重点建设,推动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
3、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整体规划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学校品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规划的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建设逐步实现,因此,在提出整体规划后,要划分建设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4、秉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校园文化是长期办学实践经验的艰苦积累,是代代师生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选择、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的研究,积极吸收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同时注重创新与超越,使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在继承与创新中取得实效。
三、基本内容和具体措施
从我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创新理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体制机制,加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精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渗透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培育创新型人才。
1、理论研究工程。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要重挖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学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并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二要重整理。学校对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广泛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传播情况等有效整合,精选出地方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教学内容,提升传统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2、德育塑造工程。加强德育工程建设一要加强德育观念更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德育观,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二要加强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保证。三要加强德育载体创新建设,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实施德育新课程,依据“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德育新课程理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德育课程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设计开展新颖独特的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四要实施德育资源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平台。利用地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对大学生德育建设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3、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关于教职工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同教职工政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证。二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4、人文精神塑造工程。一是利用地方地方传统文化促进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地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的天下为公、修身克己、仁者爱人、自强进取、求真务实、社会本位等人文精神,为我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地方地方传统文化中的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以不同形式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地方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利用地方传统文化美化大学生的心灵。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华夏儿女高雅的审美情趣。
5、道德礼仪工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使他们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同时还要从孝敬父母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学生们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和尊老爱幼的意识,从而使社会的良好风气得到弘扬。文明礼仪工程要紧紧抓住学生养成教育这个基础环节,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从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培养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讲、学、练、评、表彰活动,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形成。
6、和谐文化建设工程。学校在工作中要把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为教师不断发展提供舞台,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把为老师的成长铺路搭桥作为学校的工作中心,并抓住一切机会造势,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力争通过和谐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乐观向上的学风,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7、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的布置,校园的文化气息等都可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象。人文环境建设,其真正功用在于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塑造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的柳宗元、周敦颐、怀素等地方历史名人的石雕群像,我校还可以将校园内的建筑物以地方文化名人命名,建立传统知识走廊,教室内悬挂、张贴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等,通过这些物化的人文景观将会对师生起到很好的启迪、感化、陶冶和教育的作用。
8、感恩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1)感恩父母。开展好传递爱的信息活动、反思父母养育之情活动、给父母写一封饱含深情的信活动、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之路设计活动、“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团日活动,向父母汇报好思想、学习规划、生活规划,让远在家乡的父母不用担心,父母心情舒心、对自己学习花钱放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感恩师长。开展好以“五个一”(听一个报告、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献真情活动、读一篇名人尊师的文章写读后感交流活动、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活动、创意设计一份礼物活动,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尊敬师长,树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3)感恩同学。开展好情感交流互动活动、互诉亲身的感恩故事活动、“我为同学做一事”活动、“今天我值日”活动,感谢同学、朋友的真切关爱帮助,促进互助互爱;学会包容,赢得友谊。(4)感恩共产党。开展好“五四”运动纪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实地瞻仰历史人物、名人故居,走访革命老区,实地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亲身体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感悟党和国家对广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做新时代的好学生。(5)感恩自然。开展好“低碳未来、青年责任”活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关注”行动、“植树造林”行动活动,引导学生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善待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美化校园、靓化校园、绿化校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环保低碳意识,节能节约意识。(6)感恩社会。开展好“三下乡”活动、义工义教、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活动,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常表感恩之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9、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要内容.(1)打造阳光政务工程。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和勤政廉政意识。在工作作风上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对工作做到难事不推诿,失误不埋怨,敏感的事透明办,力求使大事得到师生员工的支持,难事得到师生员工的理解,好事办得师生员工高兴。坚持校务公开,推进阳光工程,做到校务公开工作的“四个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目标相结合;与规章制度相结合;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把推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大事来抓,积极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继续落实和不断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让教职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益,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2)实施廉洁从教工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