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麻城市闵集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简介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