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试卷
一、选择题
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
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 )
A.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 D.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4.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5.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面对险峻艰苦的环境,战胜了强大而凶残的敌人,走了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请你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 )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乌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巧渡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6.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
7.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
A.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二、判断题
1.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判断对错)
2.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______ (判断对错)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
2015年6月6日,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全国书画巡展河南首展开幕。据了解,此次全国书画巡展旨在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光荣传统,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强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以书画展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的爱国主义热情,告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5年1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2)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B 2.C 3.A 4.D 5.D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图中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