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案
课题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感悟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
重点
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命运的变化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难点
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进,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让学生阅读单元页与课引言文字,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把大背景向学生稍作介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932年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党内把持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博古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但周恩来、朱德采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利,被迫开始了“长征”。
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时间:1934年10月;
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前期经过: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悠关的关头)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说一说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
议一议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④.复杂的民族关系。
议一议: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回顾长征历史,说说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请你说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
牺牲自我的集体主义精神…
说一说长征经过
1934.10瑞金出发(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1935.1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结束)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